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40年前就設計出北美館!追思台灣第一代建築師高而潘讓藝術發光
建築話題 | Jan 07 , 2023  00:00

40年前就設計出北美館!追思台灣第一代建築師高而潘讓藝術發光

高而潘建築師於2022年11月14日辭世,享耆壽95歲,建築界深感遺憾與不捨。文化部部長已於告別式代總統府頒發褒揚令;為讓建築界與文化界的朋友能共同追思與悼念,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於1月5日共同主辦「走向現代─高而潘建築師追思紀念會」以茲紀念,當日有逾百位的好友、同僚與建築文化界人士參與。
文/May Su  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外孫陳椽宏六歲時畫的高而潘肖像,圖像由高而潘提供。

 

1928年,高而潘出生於臺北大稻埕的迪化街,在霞海城隍廟附近有間知名的高源發布莊,即是由他的祖父高地龍創設,亦為當時的望族家庭。膠彩畫家郭雪湖的經典作品《南街殷賑》中,在遠近林立的招牌間便描繪了高源發布莊的店招。

 

膠彩畫家郭雪湖的經典作品《南街殷賑》。(攝影/May Su)

 

小學至高中,高而潘接受了完整的日式教育,1951年畢業於臺南工學院建築系(今國立成功大學),並通過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建設人員及工業技師考試,曾擔任臺北市建築師公會、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理事長。他是臺灣第一代本土培養的建築師,即便專業養成在臺灣,日後他的研究路徑卻深受日本建築文化的影響。

任職基泰工程司期間(1957-1966),在主持建築師關頌聲的支持下,1960年遠渡重洋至日本參加東京世界設計會議,並停留了四個月左右,包含於佐藤武夫事務所的兩個月,後經臺灣裔日本建築師與建築學者郭茂林推薦,至前川國男建築師事務所又待了兩個月,這段不算長的經歷,對當時32歲的高而潘而言,是一段值得珍惜的「留學」歲月。

 

高而潘建築作品「月裡山莊庭園」溫泉浴池,徐明松攝。

 

高而潘建築作品「新淡水高爾夫球俱樂部」外觀全貌,張敬德攝,圖像由高而潘提供。

 

高而潘39歲時離開基泰工程司,獨立開設自己的事務所。新淡水高爾夫球場俱樂部是其開業後第一個重要作品,最大的特色在於屋頂的隱喻,概念來自於日本學習之旅所獲。在日本行即將結束之際,他與吳讓治教授的一趟奈良東大寺之旅,走了長長的路停下休息,抬頭一看,遠處看到東大寺屋頂翻揚在林間樹梢上,高而潘說:「是不是華人建築之美,在於往上看見朱紅的屋頂,如果讓它漂浮在空中,不是很好嗎?」因此産生高爾夫球場俱樂部反曲弧形大屋頂的實驗。

1970年代後事務所雖陸續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建築嘗試,但由於房地產市場逐漸主導設計品味,高而潘當機立斷,決定參加競圖以求突破。1980年代前後幾棟地標性的建築就是此時的代表之作,如臺北市銀行大樓(1978)、臺汽客運中崙站(1981)、華視大樓(1983)、臺北市立美術館(1983)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高而潘建築作品「臺北市立美術館」外貌,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而潘建築作品「華視大樓」外觀全貌,圖像由高而潘提供。

 

其中,臺北市銀行大樓為都市的高層商業辦公大樓,以水平窗採光,並分離出垂直的服務核;華視大樓底層及地下的公共空間為市民所享用,為當時的創舉。而當參加北美館的競圖時,在尚未解嚴的社會氣氛之下,他力排眾議,拿出一張沒有尖頂、燕尾的設計圖,以中空的管子組成格狀,形構出四方幾何、同時留有中庭的現代感建築,並大膽採用當時只運用在橋樑設計上的預力結構技術。今年北美館即將迎來成立40周年,其不規則白色建築的獨特外型,已成為臺北市著名的文化地標象徵。

在追思紀念會中,北美館王俊傑館長指出,「作為臺灣第一座現當代公共美術館的北美館,是由高而潘建築師所設計。其曾說過,一個建築作品70 %是由建築師創造,30 %則留給藝術家,很適切的印證現代主義開放的對話性。在這座既能容納本土藝術、同時開啟國際視野的美術館裡,乘載了近40年來諸多藝術家所呈現的作品,並與建築和諧地融合一體,這是當初設計建築的重要理念。感謝高而潘建築師為臺灣建築史留下重要見證,也由於他的作品而讓藝術更為發光。」

 

高而潘建築師女兒高連蓮於追思紀念會代表致詞,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延伸閱讀

法比歐理想型條件要愛動 大讚台女貼心想交往 北美館「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臺灣新電影浪潮崛起到張愛玲、三毛女性小說書寫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