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念軒在《菠蘿蜜》化身來台灣念書的大馬青年,導演事先交付的功課就是練好馬來腔中文,他為此進行一個半月特訓,跟身邊人交談都盡量用馬來腔,吳念軒透露導演常嚴肅說:「你現在還不像,還要準備喔!」雖然不凶,但冷冷說著這些話,讓他直接「剉咧等」,所幸苦練有收穫,片中呈現的口音毫無破綻,甚至連大馬華人都認可。
馬來腔可以模仿,異鄉人的心境卻無法靠練習揣摩,只能藉由外在環境感同身受,拍攝期間他一個人前往高雄生活,當時剛結束《翻牆的記憶》拍攝,一下從熱鬧劇組被丟到人生地不熟的所在,落差超大,加上經紀人沒跟,工作人員也和他住在不同地方,連洗澡熱水器都要等很久才運作,簡直就是「比孤單更孤單的故事」。
吳念軒苦笑說:「我真的很不能一個人,無法獨處,常打群組視訊給我朋友。」但遠水救不了近火,許多時候他也只能把窗簾打開,獨自看窗外景色、放音樂,不然就是到樓下小夜市逛逛,甚至和櫃檯阿姨、司機大哥聊天抬槓殺時間。吳念軒打趣形容那段時間就像被綁架,滿腦子想著怎麼逃出去。
讓他更焦慮的不止這些,導演廖克發不給演員劇本,他總得到了現場,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導演不喜歡設計過的表演,有時候他跟攝影師講完,機器都擺好,喊Action之前才來說:『一凡(戲中名),你等下要幹嘛幹嘛。』有些馬來話也是當場口頭教我,我用拼音寫下來,硬背起來。」
廖克發希望捕捉演員最真實自然的畫面,吳念軒有時會想給多一點,再讓導演修,但每次一給多,就會被制止,拍攝前期他混合著一半恐慌、一半疑惑,做夢還會夢到自己正在拍戲,可見壓力極大,一直到後半段,他才慢慢信任導演,決定什麼都不想,放開來演,用最赤裸的狀態去感受角色情感。
吳念軒回憶有一場和女主角萊拉一起偷溜進廣播室的戲,開始之前,廖克發突然偷偷跑來跟他說:「你知道菲律賓的『我愛你』怎麼說嗎?叫做Mahal kita。」正式拍攝時,導演沒喊卡,吳念軒靈機一動轉頭跟萊拉輕聲說了「Mahal kita」,對方立刻害羞驚回:「你怎麼知道這個東西?」當場充滿粉紅泡泡。聊起這段互動,吳念軒仍很有感覺,「在廣播室裡面,感覺想摸她的臉,導演很會製造氣氛,所以意外很多火花,當下情感好真實,有種淡淡心動,我都把它放在心中。」
印在吳念軒心中的,還有裸半身怒砍玉米的重頭戲,導演希望他開頭飽含憤怒,最後落淚收尾,身心上都是挑戰,廖克發知道吳念軒內心最柔軟的一塊就是家人,當下以最直接的方法點燃他的怒火,導致吳念軒一度有點抗拒,不過拍攝在即,他只能轉念,想著砍完眼前這些玉米,最思念的家人就會站在對面等著自己,也因為內在情緒上的釋放,成就了全片最精采的「龍珠鏡頭」。
吳念軒透露後來哭得很慘,甚至鼻涕比眼淚還多,戲外的他同樣頗為感性,之前出席《菠蘿蜜》在金馬影展的映後就紅了眼眶,他解釋:「第一次因為這部作品得到這麼大的肯定,那位觀眾說,謝謝我演了這個角色,真的很像他馬來西亞的朋友,覺得努力在角色上經歷這麼多,可以帶給觀眾感動,好像都值得了。」
出道三年,吳念軒跨足大小螢幕,談起表演最吸引他的地方,認真表示:「很多,雖然有時候會痛苦,但這是比平凡生活更有趣的經歷,也會得到關注。」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透過表演感動別人」。他略帶期待的語氣說:「聽說演員都有個開關會被打開,我目前還在等……但也有可能已經被打開了。」且不論表演開竅了沒,至少拍完《菠蘿蜜》後,吳念軒大概遇到什麼劇本都沒在怕了吧!《菠蘿蜜》2020年1月3日在台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