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奢侈品市場的「派對」結束了,消費者也開始認真盤算起每一分錢的價值。Luca Solca 一針見血地指出,奢侈品牌若想繼續維持自己的「人設」,得從 創意、品質和定價 三方面入手,才能重新讓消費者心甘情願地打開錢包。
奢侈品牌一直在努力讓我們相信它們的產品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但其實背後是一條條流水線在賣命。它們每年賣出的商品多到可以堆滿一個足球場,生產成本自然成了重中之重。為了多賺一歐元,品牌可沒少費心思:從層層分包商到壓低工資,甚至冒著被貼上「血汗工廠」標籤的風險。同時,價格卻像坐了火箭一樣往上飆,難怪消費者開始皺眉頭。
更有意思的是,在過去 50 年裡,奢侈品的年漲幅穩定在 5% 到 7% 左右,是普通消費品漲幅的兩倍。但這還不夠,疫情期間奢侈品牌的價格彷彿開了外掛,動輒年漲兩位數。Dior 和 Chanel 是帶頭的「狠角色」,其他品牌也跟風漲價,讓中產消費者望而卻步。說白了,奢侈品牌靠漲價在疫情期間不僅收入翻倍,還把利潤率提高了 600 多個基點,但這波操作能不能持久,沒人敢打包票。
現在奢侈品牌面臨一個嚴肅的問題:如何讓消費者再次相信它們「物有所值」?答案是:創意、品質、定價,一個都不能少!
疫情期間,市場需求暴漲,品牌忙到沒時間思考創新,只顧著填補庫存。但現在不同了,消費者不再為平庸的設計買單。品牌需要新的亮點來「撩」消費者,比如更具故事性和衝擊力的設計。最近,奢侈品界掀起了一波「換創意總監」的大風吹遊戲,看來大家都在為創意殺出重圍而努力。
奢侈品天天掛在嘴邊的「工匠精神」是時候兌現了。Hermès 和 LVMH 已經率先出手,從收購供應商到使用頂級原材料,無不彰顯對品質的重視。其他品牌如果不跟上,可能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畢竟,消費者對奢侈品的要求不僅是「看起來貴」,更是「值這個價」。
大幅漲價雖然讓品牌賺得盆滿缽滿,但也讓不少中產消費者打了退堂鼓。尤其在手袋領域,找一個低於 3000 美元的入門款已經幾乎不可能了。品牌需要重新考慮入門產品的價格策略,否則可能會丟掉這些曾經是最大客群的消費者。當然,靠鞋履、彩妝等低價產品補位是一個方法,但核心產品的價格合理性才是關鍵。
奢侈品牌的黃金時代並未結束,但如今的市場比以往更挑剔。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品牌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主張,從創意驚喜到品質保障,甚至在定價上展現出更多誠意。消費者想要的不是一場價格遊戲,而是真正有故事、有質量、有靈魂的產品。奢侈品,準備好改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