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一個被稱為時尚之都的地方,每年靠時尚週狂賺6億美元。走秀燈光下的華麗身影,背後卻有著許多模特「血與淚」的故事。這次,模特們決定不再沉默。他們說:「時尚產業,是時候改改你那老掉牙的『剝削模式』了!」而這場聲勢浩大的模特權益運動,最終催生了一個重量級法案:《時尚工作者法案》(Fashion Workers Act)。
過去的時尚圈對模特的態度簡直可以總結為一句話:「長得漂亮就行,其他的別多問。」但那些美麗背後,是長時間的工作、極低的保障,甚至是明目張膽的剝削。
模特的「老闆」——模特經紀公司,掌控著她們的合約、收入,甚至有時候連她們的簽證和住宿。是的,外國模特來到紐約,如果經紀公司說:「今晚沒地方住,那是你自己的事」,模特只能扛著行李去找廉價旅館過夜。你還指望她們第二天化個美美的妝上台走秀?別鬧了。
這部法案直接要求模特經紀公司透明化,合約內容必須清楚明白,模特的收入細節不能含糊不清,付款還得在45天內到帳。這意味著什麼?模特們終於不用再猜測自己到底賺了多少錢,也不用擔心經紀公司以「專業培訓費」或「推薦費」為由,隨便扣掉她們的收入。
紐約的時尚圈,一直存在一種偽經紀公司。他們在社交媒體上偽裝成高級經紀人,對著天真少女說:「親愛的,你的身材和氣質就是下一個大明星!」接著就要求她們支付一堆莫名其妙的費用,比如「專業攝影費」或「模特兒培訓費」。
這些可憐的女孩不僅賺不到錢,還被當成提款機。這次法案將要求所有模特經紀公司必須註冊,還要公開他們的財務流程。模特再也不用害怕拿不到工資,或被強制捆綁一堆奇怪的合約。
在人工智能(AI)席捲一切的今天,時尚產業自然也不例外。AI可以用模特的數位形象製作廣告,讓她們穿上從未見過的衣服,甚至直接改變她們的膚色、身高或臉型。而這一切,在《時尚工作者法案》之前,竟然完全合法。
不過,從現在開始,AI這套「偷臉玩意兒」行不通了!根據新法案,任何使用模特數位形象的行為都必須事先得到模特的書面同意,甚至連小小的修改也不行。如果品牌想用AI把模特的臉改成外星人,那麼對不起,請先簽合同!
這不僅保護了模特的權利,也給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科技進步是好事,但別忘了尊重真實的人。
不僅是AI和經紀公司的問題,模特行業還充滿了性別歧視、騷擾和不平等。這些問題長期被隱藏在光鮮亮麗的時尚秀後面,直到最近,模特們才敢於站出來。
法案的核心支持者之一Sara Ziff,就曾公開講述自己的經歷。她在19歲時遭遇了性侵,勇敢站出來控訴那些濫用權力的管理者。「我當時開始發聲,結果被整個行業視為異類,但我們不能再忍耐了」Ziff說。
這次法案不僅保護模特的勞動權益,還首次在法律層面禁止性騷擾、職場歧視和報復性行為。模特界的MeToo運動,終於有了實質性的法律支持。
紐約時尚圈每年創造的經濟效益高達110億美元,是紐約州的經濟支柱之一。這個法案的影響不僅限於模特的收入和權益,更深遠的改變是對整個時尚產業文化的重新定義。過去,模特更多時候被視為商品,而非創意工作者。她們的臉、身體、氣質,只是品牌用來展示產品的「工具」。但新法案讓我們重新認識到,模特也是時尚產業的創意合夥人。
模特不僅是T台上的靈魂人物,還是時尚創意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她們的權益被尊重,時尚圈的創造力才能被真正釋放。
可以預見,《時尚工作者法案》將成為全球時尚產業的標杆,甚至影響其他時尚中心如巴黎、倫敦和米蘭。同時,這部法案的影響也可能超越時尚圈,成為其他創意產業的榜樣。比如電影、音樂、廣告等行業,AI的使用也早已引發了類似的勞動權益問題。紐約的這次改革,無疑是為這些行業樹立了一個「科技與人權可以共存」的範例。
它不僅保護了模特的權益,還為整個時尚圈開啟了一個更公平、更透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