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終焉的時光之景-《天河撩亂》
藝文 | Nov 02 , 2017  00:00

終焉的時光之景-《天河撩亂》

「大爆炸理論和紅移觀測告訴人們,宇宙一直以極高的速度擴張,換句話說,數以億計的星辰、時間空間、萬事萬物正不斷地互相遠離。或許是這樣,消失、變易、死亡、別離和遺忘總是教人感到一種肅穆與凜然,相對的,永恆或是不朽反倒顯得輕佻,甚至猥褻亦未可知。」 -摘錄自《天河撩亂》
文/蔣德誼  來源/寶瓶文化

《天河撩亂》是小說家吳繼文在辭去出版社編輯工作後,於1990年代推出的兩本長篇小說之一。小說推出時引起文壇不小迴響,除了獲得該年度中時「開卷」十大好書推薦,至今亦被收錄在中、英、日等各類文學選輯,在彼時文學圈子正盛的異色同志書寫如群芳爭艷當中,顯得相對內斂而溫潤如玉,但那些看似閒淡的文字,無一不是飽含靈肉、細細琢磨而成。

小說以主角「時澄」的生命歷程貫串全篇,包含兩代少年跌撞晦澀的成長記述、家族興衰中所埋藏的不可告人秘密,並不時混雜著大時代巨輪下的暗影幢幢。在作者細膩的筆觸、總體來說溫柔有時卻也顯得殘酷的描寫中,帶有如電影《藍色大門》般,充滿青春感的悸動和撩撥;另一條不時穿插的故事線,則是一支瑞典探險隊在20世紀初前往探勘如幻影般的羅布泊日誌紀錄,描寫著千百年來河道與古文明的變迭,以及旅途中那些美麗和蒼茫的剪影,兩者實際上並無交集,卻隱隱相互呼應,塵世肉身與長河巨湖同樣隨著時間消亡,逝者如斯,諸行無常。

另一使人感到沁入心神的是作者對於場面的經營,如成蹊姑姑和時澄在夜晚無人的水族館中,觀看水下幽光浮微的巨大宇宙,或是某角色進行變性療程服用藥物後所產生的一連串身心變化,到猶如近在眼前,彷彿連氣味都可聞的種種情狀描寫,讓人感到有如觀看一幅以文字所繡,逼真且秀麗的繪卷,可說是閱讀時的一大附加樂趣。

吳繼文曾自言「小說不可能憑空創作、無中生有」,從《世紀末少年愛讀本》到自傳性質更為濃厚的《天河撩亂》,不難看出當中摻入相當程度的真實體驗,而隨著情節不斷發展深入,埋藏人心裡的秘密一一揭開,作者或許也隨著角色經歷了一趟探問內在之旅後,從夢境與真實的交界中崩解而後重生,生即是步向死亡的連續過程,而「死亡就是和解」。

與其說《天河撩亂》是所謂「同志文學」,倒不如說是探問任何人都可能經歷的,對於愛與傷害,迷惘與理解的見證,作家筆下並未刻意加諸意圖書寫同性之愛的殊奇之處,在性別意識已然不同的20年後重讀此書,竟像是早已了然於胸般的坦然誠懇而溫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