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盆菊》,1940s,油彩、纖維板,41.5 x 23.8 cm
常玉,《翹腿黑絲襪女士》,1920–30s,水墨、水彩、紙本,41 x 30 cm
常玉,《條紋貓》,1920–30s,水墨、水彩、紙本,27 x 21 cm
在常玉晚期的大尺寸作品中,大面積的空曠感映照的是藝術家之於自身感到的蒼茫與渺小與複雜,他筆下的裸女、靜物和小動物,喚醒了許多人在這個越來越不安靜的世界中,早已遺忘的種種細微情感以及對生命的感受。
由長年關注常玉作品的衣淑凡與知名收藏家施俊兆所策劃的〈細看常玉〉,邀請到同樣熱愛常玉的音樂人姚謙共同策展,試圖帶領觀眾以不同的角度來欣賞常玉。〈細看常玉〉提供一個重新認識常玉作品的方式,以節奏緩慢並大量留白的房間,搭配特別製作的音樂環境,讓每個人都能以極近的距離去細看常玉每幅均不超過50公分的小幅作品,觀眾可以舒適地坐在精心設置的座位上,靜靜地感受作品本身,暫時忘掉藝術品在拍賣會上的種種商業數字。
常玉,《粉紅裸女》,1929,油彩、鏡面,33 x 42 cm
常玉,《三個桃子》,ca. 1929,油彩、鏡面,13 x 9 cm
常玉,《入浴》,1930–40s,橡膠版畫、紅墨、紙本,27.7 x 21.6 cm
由於蒐羅了百餘件來自世界各地沉醉於常玉藝術世界藏家們的收藏品,從他們的書房、臥室、樓梯口的牆角短時間地借出,〈細看常玉〉展出期間僅有一個月,藉一次純粹的藝術分享,讓更多人感受到他們細讀這些作品的美好。而常玉是1920至1930年代唯一一位製作直刻以及橡膠版畫的中國藝術家,本展幾乎囊括了他所有已知的版畫作品,包含首度在台展出十分獨特的鏡面油畫,無論在展出數量以及蒐藏珍稀度上,都可說是前所未有。
而日前於耿畫廊所展出〈藏枒入華:常玉與浪蕩子美學〉,則聚焦於其三〇、四〇年代的創作,至生前遺作《孤獨的象》,共展出近40件作品。耿畫廊自1993年第一次舉辦常玉及朱沅芷雙個展以來,近25年歲月中,先後曾舉辦過6次常玉個展,笑稱自己已經「江郎才盡」的主人耿桂英,這次邀請到年輕策展人許峰瑞策劃,透過不同世代視角,凝視常玉與其所在的當代美學觀點。
常玉,《盆菊》,1930s,84.5 x 50cm
常玉,《憩》,1920s,水彩紙本,48 x 32cm
本展展出作品從常玉於法國習畫的起點—「大茅屋 (La Grande Chaumière)」出發,展場空間中呈現大茅屋匯聚畫壇豪傑們時代場域,以及常玉於其中所創作的紙上作品,主展場聚焦於常玉三〇、四〇年代的「粉色時期」,這時期常玉經常以白色、黑色、粉色等三色構成其畫作主要色調,除以刮筆帶出作品線條,即便僅有三色,在背景上以飛白的手法處理過,使作品看似色調單一,卻有豐富層次;常玉代表性的「宇宙大腿」裸女系列作品也為數不少。
常玉,《入浴》,1950s–1965,油彩纖維板,127.5 x 79cm。這幅由富邦副董事長蔡明興珍藏的畫作,是藏家15年來首度出借的珍貴作品。
常玉,《貓與雀》,1950s,油彩纖維板,154 x 77cm
而「浪蕩子(Dandy)」則是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被稱為「瘋狂年代」(Années folles)的法國,也是法國自由解放、創作和文化豐饒的時期,來自世界各地移散至巴黎的藝術家們。他們就像一面鏡子,反映了時代、城市、人群和生活的多樣性,在快速變動的世界浪潮裡,試圖尋找連結傳統與現代的創作形式。這樣的美學風格體現在常玉繪畫中,或可從其大量裸女速寫下的東方書畫線條,以及在內化東西方繪畫媒材,最終在常玉的繪畫中體現了跨文化轉譯的美學語言。
〈細看常玉〉
展覽期間:3月3日~4月1日 11:00~19:00
展覽地點:誠品畫廊(台北市松高路11號5樓)
〈藏枒入華:常玉與浪蕩子美學〉
展期:3月24日~4月29日 11:00~19:00(周一公休)
地點:耿畫廊(台北市瑞光路548巷15號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