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藝文 | Aug 04 , 2021  00:00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系列文章走入第四篇,音樂設計王榆鈞分享全作中,佔有關鍵音效的「墜落」、「撞擊」、鈴鐺聲、鋼琴曲等旋律與聲響是如何產生?「阿忠與我》沒有主旋律的存在,音樂是從他們兩個(指周書毅和鄭志忠)的身體出發。」
文/郭書吟  圖/陳長志  來源/《阿忠與我》、王榆鈞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系列走入第四篇,與王榆鈞視訊訪談(6月22日)和筆者完稿,落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雙北地區疫情警戒提升至三級(5月15日),以及全國降二級(7月27日)時日之間,《阿忠與我》8月份巡迴臺中國家歌劇院,從懸而為定,終於在放寬措施下復排(上圖)。

➤ 編按:【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系列文章的起心動念與前情提要:https://reurl.cc/7yOR7l

✦〔1〕你們在做什麼?  https://reurl.cc/NrY8qk

✦〔2〕阿忠‧阿忠  https://reurl.cc/9rDA4V

✦〔3〕尋找邏輯之外的「超語言」  舞台燈光設計李智偉  https://reurl.cc/5ryaNq

 

本篇其中一個切角,將會延續第三篇〈尋找邏輯之外的「超語言」 舞台燈光設計李智偉〉後半,加深阿忠與「我」的輪廓。經過台北首演、數個訪談、觀眾回饋以及偶然一次和媒體同業的談話後,在書寫過程,《阿忠與我》的「我」,出現越漸清晰和廣泛的輪廓。「我」從初始編創者周書毅,擴增到參與團隊的個人以及觀眾——「我」來看阿忠,來看阿忠代表的群體,與《阿忠與我》想探索的命題。

阿忠與「我」在這本文,也可代稱為「阿忠與王榆鈞」。

王榆鈞與周書毅合作始於2013年《關於活著的這件事》,本身為歌者之外,音樂創作涵蓋劇場、電影、影像、詩歌、展覽等多元領域,對於舞蹈和音樂的關係,她稱之「身體與聲音的對話,是一塊很大的世界。」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阿忠與我》在七月份「微解封」限制進場人數的狀態下復排。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沈浸式的旋律與聲響】

她也是周書毅合作的固定班底了,從旁觀察夥伴,看得也很透徹,「從《Almost 55喬楊》(2019)到《阿忠與我》(2021),周書毅的脈絡是有跡可循的,從身體出發,透過跟資深藝術家工作,認識這人的生命經歷,而後表達和探索一些議題。」從前輩身上取經的脈絡來到《阿忠與我》,關於音樂設計,周書毅與她初始的共識是「單純」,主因該作在醞釀之初,便想置入文字和口白(後發展出V.O.(Voice Over,指稱預錄旁白)與提供視障者的口述影像),在聽覺上訴求不過度干擾。

「單純」為整體調性,將全作音樂拆解出「旋律」與「聲響」,更能聽出王榆鈞賦予《阿忠與我》的細節,即便觀眾不一定能聽辨出來,而這也是驅動筆者撰寫本篇的原因,拆解音樂組構的過程和單元,比「成果」更耐人尋味。

翻看二月份某一周於實驗劇場try out的手記,對比排練場聽到多是片段,我身在鋼架柱梁管線構成的黑盒子,清晰感受聲響迴繞空間、於壁面反彈回耳的振頻,未知是何物造成的「墜落」聲響,在黑暗裡揚起餘音,偶爾嘗試閉眼聆聽,又是另一番感受——「沈浸」,是這些旋律與聲響給予我的明確印象。

「V.O.有兩種,或是要這一種(升噪)?」排練現場,在暱稱〈太空漫遊〉段落,她問阿忠,「要David Bowie〈Fly on Mars〉?現在音樂是比較沈的,要星球(感)嗎?阿忠喜歡黑洞,或是要去一個星球?」

阿忠想了想説:「所有星球最後都會變成黑洞。」

最後他們達成共識,這段音樂要很深很深,卻不一定要往陽光方向去。

若把聽覺層次比喻成味蕾舌尖,王榆鈞像現場調配味道的料理師,也像剪接師,面對的不是螢幕,而是排練場畫面,根據反饋酌加音色。

當我們細談旋律與聲響的組構,她忽然驚覺,「這次配樂完全沒有用到我擅長的電吉他!」迅速在腦中閃迴段落,確實沒有任一電吉他音符出場,主由鍵盤與合成器,結合眾多「實錄素材庫」,王榆鈞也說明,特別往「沈浸式」方向製作,以回應「單純」基調;又劇場配樂不同於影像、電影等文類多從主題出發,寫出朗朗上口的主旋律,《阿忠與我》沒有主旋律的存在,「如果真要說,是從他們兩個(指周書毅和鄭志忠)的身體出發。」

「《阿忠與我》沒有主旋律的存在,音樂是從他們兩個(指周書毅和鄭志忠)的身體出發。」——音樂設計王榆鈞。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王榆鈞(右)錄製阿忠的聲音,作為音樂使用素材庫。

讓音樂以「沈浸式」手法,如水和空氣般漫散的另一個原因,是舞台為空台,「我們利用聲響創造出不同環境,例如宇宙漂浮,或沉到大海,又好像來到公園,或是(阿忠)自己的小房間。」 排練第一天,王榆鈞便帶了先做好的音樂到達現場,全作總計的音樂素材量遠遠多過於演出呈現,「製作音樂的過程,並不是他們排練的一段、再根據那一段去發展。而是從最前期對話當中,經過消化、吸收,我便開始著手,再帶著階段性成果跟他們撞擊,比較是共創的對話關係。」 音樂與段落的合鳴是有機的生成,她也刻意在部分段落運用「低頻」,讓聽障者能感受到空間震動。「為了這個製作,我特地重新聽盲人音樂家『Moondog月犬樂團』的音樂(詳見文末「一起聽聽王榆鈞的歌單」段落),他的作品影響了Philip Glass、John Cage等等,當我聽他的音樂,有一種說不上來的pure,單純、純淨,內心會有一種奇妙的清澈感。我希望《阿忠與我》的音樂,也能讓聽的人感受到這種質感。」

【拿掉一種感官  「自我限制」下的音色】

特別想指出用在〈公園〉段落的鋼琴曲,簡練音色是由雙手各兩根手指彈奏的旋律,也是排練前就已生成,原曲全長30分鐘,產出方式別有用心,「彈奏時,我想像一隻手是周書毅,一隻手是阿忠,每隻手只用兩根手指,並維持相同距離,在有所限制狀態下進行彈奏。」拿掉一種感官的「自我限制」方式,另如閉上眼睛在黑暗裡彈奏、只用幾個音符、幾種樂器編曲等,在形式上呼應〈阿忠與我〉內容。

另外,「實錄素材庫」是取樣周書毅與阿忠和地板接觸的聲音,結合部分現場收音,於演出當中放大;佔有重要關鍵的「墜落」聲響,也是錄自阿忠身體:如重擊、跌落、包括拐杖、輪椅、小板車等輔具的撞擊等,觀眾還會聽到「叮鈴鈴」的鈴鐺聲,是來自阿忠綁在電輪上、作為日常交通使用的鈴鐺。她提及這些都是在日常容易被忽視的聲音,透過做成節奏、摻落在音符之間,使之成為sound image(聲音意象/聲音成像),讓聽者透過聲音而後成像。

「製作音樂的過程,並不是他們排練的一段、再根據那一段去發展。而是從最前期對話當中,經過消化、吸收,我便開始著手,再帶著階段性成果跟他們撞擊。」——音樂設計王榆鈞。

 
 
 
 
 
 
 
 
 
 
 
 
 
 
 

《阿忠與我》周書毅x鄭志忠(@thecenterperformance)分享的貼文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我們經常帶著已知  去提供他人的欠缺與需要】

回應《阿忠與我》的「共融」議題,希冀作為開放給不同障別欣賞的演出,王榆鈞說:「我會很嚴肅,但也很放鬆去看待這件事。『嚴肅』是即便不可能以一個作品,就能得到解答,團隊用我們的方式、努力靠近想達到的『共融』目標,並透過try out的經驗,才理解原本想法很天真(指稱剛開始,為了給視障朋友欣賞演出,加入文字敘述V.O.),但這些敘述對視障朋友是沒有用的。記得實驗劇場第一次對外觀眾try out完畢,一位視障朋友說法很扎心(原話約是:這部作品沒有歡迎給我們視障朋友來看的意思),但同時也點醒對應到生活中,我們經常帶著已知跟認知,以為能提供他人欠缺與需要,但其實這些給予,或許是他不需要的,其中存在著天南地北的差距。」

王榆鈞的反饋,對應本系列文章其他兩位受訪者(周書毅與李智偉)所說,欲朝向「共融」途中遇到的困難,「感同身受」是不適用的,根本差異,即是他們與阿忠或其他障別人士之間的不一樣,當肢體健全者欲趨向障礙者,差異便形成障礙與藩籬。例如,視障者的「口述服務」,是得在文字上協助建立劇場環境、情節、正在發生的事情,而非只是表演藝術的「感受性」。

作為記錄者與觀眾,我不也如此?既然無法身受,如何感同?

不過,這些「難」沒有阻擋《阿忠與我》日後的構成,我想這也是此作有多次try out、在公共空間舉辦快閃演出、工作坊的原因,主動並大方地面對群眾。印象深刻有身障觀眾對阿忠說,「沒想到你的肢體可以運用到這樣的程度。」以及對於周書毅使用輔具的能力感到好奇,「你怎麼把輪椅操做得那麼好?」「因為我有個很好的輪椅老師——阿忠!」

困難與獲得是反身鏡,在思索與實踐中互補、相生、映照。

王榆鈞分享參與本製作跟預期最大的落差,是「沒有想到會這、麼、難(加強語氣),各種難!人與人的相處、認知差異,關於『活著』的討論。另外,書毅希望《阿忠與我》是一個共創作品,意味大家一起讓它長出來,而不是編舞家關起門、訂好整排時間,找人排練。因此《阿忠與我》發展時間非常漫長,遇到搖擺與停滯時,需要很多耐心,像開一艘大船,有這麼多人花這麼多時間、投入心力,但也是《阿忠與我》難得又珍貴的部分。」

「如果不是遇到『共融』議題,就不會出現調整的需求,也不會花這個作品超過一半時間的去做。」

各種「難」是獲得,另一個獲得,是她終於敢跟「前輩」阿忠講話了。

其實,早些年便在劇場見過阿忠,相識不相熟,多次在演出中場或結束後,看見阿忠在場外抽菸換氣,「他在那邊自成一個世界,還是不要去打擾他比較好。」

逾半年後的現在,她在這部作品裡,一點、一點去認識這個人,「看到阿忠的樂觀、豐富學識、身體的巨大能量,以及長年從事表演藝術的意志力。」她說,「進到中後段排練時,每次我狼狽地到達排練場(經常是因為前一天熬夜趕製音樂),阿忠會很有元氣地說:『哈囉榆鈞同志早安!』很有趣的稱呼。例如他的電輪上綁了一隻小兔兔,有時路上遇到小孩,聽到小孩問媽媽『為什麼叔叔是這個樣子?』他會用小兔兔當介質,跟他們回應等等,很溫暖的一面。」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想寫一首歌給你】

阿忠與「我」在製作中長出細節,也將有令人期待的旁支分系。譬如本作負責「演出紀實」的影像工作者林婉玉,早些年便已著手阿忠的紀錄短片,這次演出也成為延伸;王榆鈞說,未來還想寫一首歌,其中關鍵句來自某一回排練,她負責在擔任口述者,說出一段描述阿忠、事後再三咀嚼都非常喜歡的語句,「即使我的頭上已經長了白髮,我的腳停留在童年的時候。」

這段即席口述,是在細微觀察阿忠身體一段時日後的靈光一閃,「看阿忠的腳,其實很大shock(震驚),雙腳像嬰兒一樣白白嫩嫩,他要怎麼買襪子呢?穿鞋子肯定很麻煩。那震驚不是憐憫或獵奇,而是這個人與我過往的理解有那麼多不一樣,也更加不斷提醒自己:不能用已知去想像很多事情。」

對於即將開啟巡演的台中場與高雄場,王榆鈞透露,若還有機會調整,她還想再琢磨拋光,讓《阿忠與我》音樂更接近她鍾愛的Moondog音樂般「清澈」感受,「是很內在抽象的層次,也許不是換一首曲子或改變音符而已。」

訪談末尾,我問她,劇場背景出身,如今涉獵領域涵蓋劇場、電影、歌者,2020~2021年與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同名之展覽音樂專輯,與畫作對話又是一次首度嘗試的類別。下一個想嘗試與挑戰的文類呢?「想嘗試跟平面攝影對話,以及跟食物對話。」她是不食蛋奶的素食者,料理是日常的一部分,卻還沒有機會藉由音樂與蔬食合奏。

以音樂為媒介的經驗眾多,還想嘗試的文類恆在,王榆鈞分享,文類主題千變,她持遠不變的核心是「聆聽」,「即使透過不同媒介來詮釋,在創作之前,更重要的是『聆聽』,聆聽全新的空間,聆聽環境場域,以及這世界的聲音。無論是跟自己對話、在不同領域跟不同人合作的對話,因為聆聽,真地聽見與覺察,能讓我不斷對話下去。」

「在創作之前,更重要的是『聆聽』,聆聽全新的空間,環境場域,以及這世界的聲音。無論是跟自己對話、在不同領域跟不同人合作的對話,因為聆聽,真地聽見與覺察,能讓我不斷對話下去。」——音樂設計王榆鈞。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資深劇場工作者鄭志忠,為此次《阿忠與我》編創者之一。

【《阿忠與我》台中、高雄場  演出訊息】

8月13日至15日,臺中國家歌劇院 小劇場  www.opentix.life 

9月4日至5日,高雄衛武營國家文化藝術中心 戲劇院   www.npac-weiwuying.org

阿忠與我 粉絲頁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王榆鈞(Yujung Wang) 

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音樂創作者,歌者,創作領域涵蓋劇場、舞蹈、詩歌、電影等,喜歡電子音樂,也用合成器作曲,狀似渴望朝向未來,內裡卻嚮往遠古,著迷原音樂器,2011年雲門流浪者計畫赴土耳其學習「烏德琴」,2013年成立「王榆鈞與時間樂隊」。出版音樂作品有《凹》EP、《沙灘上的腳印》概念專輯、《不朽的青春》展覽音樂專輯、王榆鈞與時間樂隊《頹圮花園》、王榆鈞與時間樂隊《原始的嚮往》專輯等。其中《頹圮花園》獲2014年第五屆金音創作獎最佳民謠專輯獎、《原始的嚮往》獲2019年第十屆金音獎最佳民謠專輯獎。近期配樂作品如電影《訪客》、《野雀之詩》,VR《留給未來的殘影》,短片《須菩提的眼淚》、《肇事者逃逸》、《謎絲》,《Break and Break!無用之地》周書毅身體錄像展演,吳耿禎《穿牆術》等。

以下為自述:「持續走在邊界,喜歡觀察存在於生活周遭的事物,讓日常的片刻轉化成音樂裡各種表情。近年特別關注實驗聲響與身體的對話、影像共同創造出的內在聽覺空間,在詩句縫隙間的音樂風景。探究時間軸線裡往未來未知的聲音,同時也向著古老大地的呼喚。期待能繼續在世界不同角落創作,紀錄當下空氣裡的振動,以及生活的氣息;在詩與歌的脈絡裡找到一種文化對話的方式。」

https://www.yujunwangsound.com

https://www.facebook.com/yujun.music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找到屬於你的力量,帶走——《阿忠與我》訪談與側記〔4〕當聲音墜落 音樂設計王榆鈞

【一起聽聽王榆鈞的歌單】

✦ 王榆鈞第一次認識Moondog(月犬樂團)的音樂〈New Amsterdam〉https://youtu.be/S-kk65_HjzA 

✦ 1992年Moondog Live in Stuttgart  https://youtu.be/gQrLsSEAqPI 

✦〈Prelude and fugue in A minor〉https://youtu.be/34C4NTfQvgM

✦《不朽的青春》展覽音樂專輯  https://www.soundscape.net/a/15442

延伸閱讀

到臺中國家歌劇院來打卡!MAKE UP FOR EVER與台灣弘光科技大學,一起打造彩繪創作的藝術饗宴,張張作品讓人驚艷又震撼 疫情停演,舞者在哪裡?周書毅《靜觀未來—身體影像短片展》用身體關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