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台北市區竟藏著一處地下古蹟,「觀音山蓄水池」自2020年「打開台北」(Open House Taipei)亮相引發熱議後,今年於策展品牌「孩在」創辦人林心恬的號召下,舉辦展覽《獵島計畫》(Hunter-Island),邀請13組藝術創作者運用多元工藝媒材,打造出探索台灣奧妙的壯觀場域,我們特別採訪策展人林心恬,暢談策展亮點與故事。
百年祕境下的台灣之美
沿著台北「自來水博物館」旁的闊葉林步道緩步直行,便可來到「觀音山蓄水池」,這座建於日據時代、擁有113年歷史的新古典風格建築,是當時為維護北市用水安全所建造。回想起初次探訪的心得,策展人林心恬分享道:「因為場域非常地挑高,加上是密閉性的,走進來便被偌大的空間所震撼,那時剛好在尋找適合展覽的場地,希望利用此處的特殊性,營造不同的觀展體驗。」
提及廢棄地下蓄水池的重啟,台北「觀音山蓄水池」恰好能比照伊斯坦堡地下蓄水池及丹麥哥本哈根的「Cisternerne博物館」規劃,三者均擁有寬敞遼闊的空間、雕刻細緻的石柱,策展人可運用地下水庫濕冷、漆黑、回音等特性,創造出與眾不同的展覽計畫與體驗,而《獵島計畫》的誕生,即是「觀音山蓄水池」鮮少對外辦展,當觀者漫步在深約五公尺的空間裡,走道兩旁立著希臘式石柱的同時,一場奇幻的地下冒險,悄然開展。
唯有靜心,才能窺見細節奧妙
對於台灣工藝情有獨鍾的林心恬,過去曾策劃《十三個房間》、《島嶼秘境》等展覽,於策展期間,進而發掘工藝發展與地域性的緊密關係,比方源自苗栗苑裡的藺草、南投盛產的竹子等均與當地歷史文化、地理環境息息相關。因此,林心恬於疫情嚴峻時,重新爬梳起各地產物與工藝品之關聯,並興起策展念頭,「在各國疫情嚴重時,台灣卻被保護得好好的,當下對此感到觸動,那時正好讀了作家亞榮隆.撒可努著作,書中的『靜下心來,才能夠聽見風的話語、樹的聲音。要做一個好的獵人,要學會觀察與等待的耐心。』便開始思索更多關懷台灣的方式。」
為此,林心恬擅用所長,運用自身豐沛的策展力,邀集13組藝術創作者合作《獵島計畫》,以海、陸、空、地層四大方向出發,期盼藉由創作者眼中的視角,引領大眾探索孕育你我的台灣島,比方擅長花藝的「Miki Wei」選擇少有花草生長的「野柳」出發,因其地質與火星同為氧化鐵,經過海風和海浪的吹蝕,表面會呈現紅色,便決定花材為切面,呈現受風侵蝕的模樣;而「今晚我是手」則選定花蓮,以透光層以下的「深海」為題,探討宛如內太空般難以捕捉的情緒,林心恬認為「透過不一樣的切角,去打破對大自然理所當然的思維,重新認識習以為常的一切,並激發想像力。」
觀者化身一日獵人 由五感發現在地
盼以五感,發掘島嶼生命脈動的《獵島計畫》,除了引領觀者潛入百年地下古蹟探索,同步規劃「獵島山海野宴」,由囊獲「2022米其林綠星餐廳」的EMBERS負責,創辦人兼主廚郭庭瑋(Wes)掌勺,以原民「獵寮文化」為靈感,依循台灣海拔高度遴選山海食材烹調餐點,品嘗佳餚時,還能隨著創作者鄒曉葦以食材拼貼成的「獵人地圖」一探產地與餐桌的連結。
此外,展覽同步策劃工作坊活動,分別有「日常風景觀察」、「自然田野訓練」兩大類別,結合刺繡、花磚、軟雕塑等元素,譬如持續關注嘉義花磚的創作者「爿爿花」選用傳統五彩石製作花器,另一位專注於羊毛氈藝術的「Tiger Milk」則以「台灣特有種」為題,使用戳針形塑想像中的招潮蟹樣貌。
《獵島計畫》
日期:10月20日至11月6日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自來水園區-觀音山蓄水池)
備註:採線上購票
延伸閱讀:
>>蘇媽媽就在眼前!《華燈初上》沉浸式劇場開演,10種精彩結局等你來揭曉
>>日本設計大師皆川明《TSUZUKU》海外首展在高雄!8大主題展出時裝、家飾、設計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