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6月27日到28日的夜晚,一群酷兒奮起抵抗警察對石牆酒吧(Stonewall Inn)的針對性臨檢。這場在紐約克里斯多福大街(Christopher Street)持續多日的暴動,對世界上許多的LGBTQIA團體而言,意味著酷兒反抗浪潮的開端。歌德學院(Goethe-Institut)、柏林同志博物館(Schwules Museum)和德國聯邦政治教育中心(Bu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藉「石牆事件」五十周年此一契機,共同策劃本展覽,旨在回顧西德、東德及現今德國自1960年代起酷兒的發展歷程,部分也涉及與美國酷兒運動之間的關係。《作為酷兒—德國酷兒發展史》(Queer as German Folk)從2019年夏天開始,已在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的歌德學院以及柏林同志博物館展出,並從2020年開始巡迴世界各大城市。
取代單線的歷史敘事方式,展覽聚焦在德國酷兒運動史上各個關鍵人事物。如同「石牆事件」後所激發出的討論,展覽也試圖探索社會記憶中,酷兒政治裡的權力動態。如今,那些在爭取社會認同過程中濫用暴動的人們往往受到嚴厲抨擊,因為他們忽視了許多運動人物最根本的訴求和目標,包括女同志、變裝皇后、跨性別者、性工作者、生活困頓的年輕人和許多不同膚色的酷兒。不論如何,這場爭論也說明了公民社會的抵抗在21世紀仍然重要,但需要不斷地重新修正與再造。說到這裡,請牢記「石牆事件」和驕傲日快樂!
《作為酷兒—德國酷兒發展史》
2022/10/22(六)-12/25(日)
介紹|https://mocatpe.tw/art04lqFfA
主題01、修法之前Before the Law
東西德尚未修訂相關法律前,沿用德意志帝國嚴厲的《刑法典》第175條起訴男同志。(夏洛特.馮.瑪律斯多夫,柏林,約1990年,照片:佩特拉.蓋爾,柏林同志博物館)
主題02、酷兒運動興起之前 Before
酒吧、舞廳和俱樂部在同志交流及酷兒團體政治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夏洛特.馮.瑪律斯多夫,柏林,約1990年,照片:佩特拉.蓋爾,柏林同志博物館夏洛特.馮.瑪律斯多夫在穆拉克里茨酒吧,柏林,1991年,照片:羅夫.費舍爾,柏林同志博物館)
主題03、走到大街上去吧!Out to the Street!
1960年代的社會變革,加上大學女性主義者和新左翼崛起的啟發,催生了同志解放運動。(電影畫面《非同之罪》,西柏林,1971年,柏林同志博物館)
主題04、體制、批判與周日俱樂部 System, Criticism, and Sunday Club
雖然東德禁止一切政治集會,但東德的酷兒團體在政府監控下仍奮力爭取權益。(劇團「希巴雷」的演出,東柏林,1970年代,柏林同志博物館)
主題05、變裝皇后能否成為社會主義者?女同志必須是女性主義者?Can Drag Queens Be Socialists? Must Lesbians Be Feminists?
西柏林同志行動組織,五旬節聚會的最後一次遊行示威,西柏林,1973年,照片:呂迪格.特勞奇,柏林同志博物館
客西馬尼社區自衛隊,東柏林,1986年,照片:貝蒂娜.吉格爾,羅伯特-哈維曼柏林協會
主題06、《愛情、愛滋、暴動、性》Love AIDS Riot Sex
1980年代初期愛滋病爆發,促進酷兒齊力對抗這場災難與驅使同志的社會常態化。(於爾根.巴爾迪加:《肯尼(柏林皇后)》,1992)
主題07、性論戰 Sex Wars
1980年代,反色情女性主義者與性積極女性主義者開戰。(克里斯塔.本斯坦,取自《主宰者》系列,1985年)
主題08、展現我們的色彩 Showing Our Colors
1986年「德國非裔女性論壇」(Schwarze Frauen in Deutschland,ADEFRA)成立。(德國非裔女性論壇成員出版的雜誌《Afrekete》封面,FFBIZ-柏林女性主義檔案館)
主題09、酷兒破裂 Queeruption
讓酷兒社會中邊緣族群的聲音得以被聽見。(hoe_mies, Vol. 10,版權:吉澤姆.阿迪亞曼、露西婭.盧西安)
主題10、粉碎「順性別體制」(Cis-Tem)Smash the Cis-Tem!
跨性別者與間性人要求去病理化及廢除性別二元論。(瑞斯克.哈澤坎普,《影響之下》(Under Influence) / 凱薩琳.奧佩,實體彩照,2007年)
主題11、婚姻平權行動Civil Marriage Campaign
德國推動婚姻平權下的實際面貌。(「我們希望同志能獲得他們應有的權利」宣傳單,年代不明,照片:沃爾克.詹森,東德同志協會)
主題12、一、二、多 One, Two, Many
間性人的身體完整權和自主權!(克羅明加《Phall-O-Meter》,2002/2015年)
主題13、隻字未提 Silenced
納粹德國迫害同志的歷史不被承認,同運人士因而發起一連串的悼念運動。(萊比錫新教學生團體的同志工作小組悼念活動,為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同志受害者所敬獻的花環,布痕瓦爾德,1987,照片:馬修.基特利茨,羅伯特-哈維曼柏林協會)
主題14、粉紅三角形 Pink Triangle
粉紅三角形作為酷兒運動標誌之一的由來。(ACT-UP以「沉默=死亡」計畫設計的海報,1987年,版權:ACT UP,Wellcome Collection)
主題15、WTF?
反對保守勢力的「WTF運動」。(反對「為生命而遊行」的海報,柏林,2018年,What-the-Fuck聯盟)
主題16、次要矛盾Minor Contradictions
社會對女性和同志的壓迫絕對不是「次要矛盾」!(同志解放團體參加五一抗議示威,柏林,1970年代,照片:羅夫.費舍爾,柏林同志博物館)
主題17、酷兒烏托邦QUEERTOPIAS
柏林赫伯劇場《酷兒未來宣言》。(《酷兒未來宣言》紀錄影片影像截圖,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