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2023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回歸!精彩藝術計畫4大亮點搶先看
藝文 | Apr 12 , 2023  00:00

2023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回歸!精彩藝術計畫4大亮點搶先看

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 2023 年 5 月 12 日至 14 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再登場,並帶來 90 間精選國際頂尖畫廊,其中 30 間為首次參展。除了體現堅強陣容的三大展區-當代網域(Galleries)、新生維度(Edge)、藝術載點(Engage),本屆會展亦籌備了一系列藝術計畫,不僅以活躍的本地藝術生態、大型裝置、精心策劃的講座及研究論壇等內容讓觀眾耳目一新,也讓藝術圈得以在台北當代期間產生有意義的國際連結與對話。
文/May Su  來源/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2023 TAIPEI DANGDAI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亮點一:公共藝術展區實境計畫(Node)以台灣藝術家為焦點,展示多件大型沉浸式裝置作品

實境計畫突破藝博會展位空間限制,為觀眾獻上獨一無二、大型沉浸式裝置藝術。今年特別聚焦呈現台灣藝術家,包含采泥藝術展出的藝術家董承濂,其作《若水》(2021)以逾十萬片手工製的鏡面馬賽克,結合燈光、律動和音樂,營造出一個沉浸式冥想體驗;以及尊彩藝術中心展出的現代雕塑大師李再鈐,其作《品》(2008)由 12 條大型不鏽鋼組成,以低限主義的幾何結構表現出雕塑藝術回歸純粹後的形式基礎。

本屆會展一大亮點為鳳嬌催化室的場域特定裝置新作《瑕》(2023),懸浮在空中的飄逸紙柱,引導觀者反思台灣紙文化在傳統製造產業、設計領域、當代藝術等多元面向的應用發展。一流當代舞團驫舞劇場,也將於預展開幕夜帶來蘇威嘉編舞的現場演出,作為正式啟動本件裝置藝術的揭幕儀式。

該展區另一精彩之作來自 Galerie EIGEN + ART Leipzig/Berlin 展出的德國重要概念藝術家歐拉夫.尼可萊(Olaf Nicolai),其互動式裝置作品《如何想像蠟燭熄滅後的光(How to fancy the light of a candle after it is blown out)》(2018)將記錄下觀眾在黑暗中探索展覽空間的蹤跡。

 

董承濂〈若水〉,鏡面壓克力、布料、鋁、音樂和動力組件,2021,426.72 x 914.4 x 914.4 公分,圖片由采泥藝術提供。

 

Olaf Nicolai, “How to fancy the light of a candle after it is blown out”, 2018, installation, UV light, photoluminescent colour, 100 x 100 cm. Courtesy Galerie EIGEN + ART Leipzig/Berlin. Image courtesy of Uwe Walter.

 

亮點二:思想串流論壇(Ideas Forum)邀請國際策展人及學者,分享當代藝術觀點及研究成果

本屆思想串流論壇以「在域外(The Extraterritorial)」為題,號召了十餘位國際策展人及學者來到台灣,主要針對地域性、文化歸屬感等議題,在會展期間分享各自研究成果並激盪出最前沿的當代藝術觀點。所有場次均開放公眾入場,論壇地點即設於台北當代會場外圍(與售票處同一樓層)。

「在域外」意指跨越全球的各種空間、場所、非空間所形成的一套物流與基礎設施體系,它們無形地或非正式地增強了全球化和資本主義的進程。本屆論壇將以策展人峰會形式重塑「在域外」此一命題,致力於尋求還原論以外的方法,盡可能探索亞洲各地文本並逆向解讀其複雜的文化形態。

 

陳界仁〈在沒有世界的世界中-I〉,黑白照片、典藏級相紙,2022,85 x 150 公分,圖片由大未來林舍畫廊提供。

 

Mu Pan, “Milk 0103”, 2022, acrylic on wood panel, 24 x 36 in (61 x 91.4 cm). Image courtesy of Hashimoto Contemporary.

 

李山〈Reading 008〉,壓克力畫布,2008,176 x 363 公分,圖片由 ShanghART 提供。

 

亮點三:台北開放平台(Taipei Platform)提供在地文化藝術生態面面觀,包含錄像放映、工作坊與閱讀書區

台北開放平台延伸過往理念,與來自不同領域的獨立文化機構合作,於會展期間舉行工作坊及快閃活動等多元節目,提供在地文化藝術生態面面觀,本計畫由三個部分組成:

  1. 由台灣藝術家鄭亭亭發起的「Our Place 我們家」,邀請三位台灣藝術家參與放映企劃,他們的作品試圖尋找當代場域下跨國歷史的殘留物。
  2. 不限形式的一小時工作坊與體驗共 10 場,將由在各領域從事文化實踐的專業夥伴帶領,包含:恆成紙業、ART PRESS、Giloo 紀實影音、立賢教育基金會、斜坡上的藝術村、PAPER MATTER、nos:books、akaSwap、VolumeDAO、ss space space、軟爛。
  3. 藝術書店朋丁精選獨立出版的閱讀書區,將成為體驗藝博的一條新路線。

 

Li Yuan-Chia, “Cosmic Point Multiples”, 1968, set of 4 steel panels with 17 magnets, 92 x 61.5 cm (each panel); dia. 7.5 cm (each magnet). Image courtesy of Richard Saltoun Gallery London and Rome. Copyright The Estate of the Artist.

 

謝景蘭〈向埃德加 · 瓦雷茲致敬〉,油彩畫布,97 x 195公分,圖片由季豐軒提供。

 

Kohei Nawa, "Dune#40", 2022, paint on paper, 105 × 170 × 6 cm. Image courtesy of SCAI THE BATHHOUSE.

 

亮點四:多場主題式「公眾導覽」,帶領觀眾體會全新的逛展方式

今年台北當代的公眾導覽,著重多元視角、跨界學習,導覽員來自各領域專業:典藏.今藝術&投資、綠島人權藝術季、漁光島藝術節策展人方敘潔、立賢教育基金會、宜東文化、PAPER MATTER、Giloo 紀實影音與朋丁。透過不同主題路線,帶領觀眾在藝博的大世界中,創造自己的小世界,體會新的逛展方式。

 

佩塔.科因〈無題 #1419(布魯諾・舒爾茨:鱷魚街)〉,特殊配方的蠟、顏料、絹花、絲帶、鋼材、鋼棒、電線、膠帶、環氧樹脂、3/8 吋鐵環鍊、快速連接卸扣、顎到顎旋轉頭、光澤緞面布、魔⻤氈、線材、紙巾、塑膠材,2016,99.1 x 50.8 x 50.8 公分,圖片由路由藝術提供。

 

Cheng Tsai-Tung, "Parrot", 2022, ink on Paper, 170 x 97 cm. Image courtesy of Yi Yun Art.

 

創意餐飲  限時體驗

創意料理亦是參與台北當代藝術饗宴不容錯過的延伸體驗。由米其林星廚林明健打造,位於寒居酒店二樓的「BeGood」餐廳,將在台北當代貴賓室揭曉限時神秘菜單。「Little Tree Juice Club by 小小樹食」秉持永續性的精神,為本屆會展獨家製作新鮮蔬食餐飲。重新演繹傳統台菜的「心潮飯店」將在台北當代推出精選佳餚,而「illy corner」則為休憩片刻的觀眾供應頂級義式咖啡及茶點。

 

TAIPEI DANGDAI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公眾展期:2023/5/12~5/14,11:00AM-6:30PM
開幕之夜:2023/5/11,5:00PM~8:00PM(憑邀請卡或預購票入場)
會展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 台北市經貿二路一號

 

Guy Yanai , “Old-Family”, 2023, oil on canvas, 150 × 120 cm. Image courtesy of Asia Art Center.

 

Martha Edelheit, “Fishing for the Blue Moon”, 1959, canvas, sheet metal, oil paint on Masonite, 80h x 57w in (203.20h x 144.78w cm). Image courtesy of Eric Firestone Gallery.

 

佐藤允〈男〉,墨、鉛筆、畫布,2015,39.6 x 29.7 公分,圖片由金近幸作畫廊提供。

 

簡翊洪〈小王子〉,水墨設色紙本,2022,12 x 8 公分,圖片由谷公館提供。

 

Eduardo Sarabia, “Algodón de Comondú”. Image courtesy of VETA by Fer Francé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