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頂著一顆爆炸頭,說話時總是動不動就迸出開朗笑聲的阿爆(她的另一個名字「阿仍仍」,則來自族語名Aljenljeng),是在都市裡長大的排灣族女孩,她回憶起自己和音樂最初的接觸,是來自愛唱歌、也很會唱歌的媽媽和外婆。「我媽媽以前是所謂的『山地文化工作隊』,經常要到各地演出,我有時被帶著一起去,或是聽她們在家裡唱歌,生活中很自然就有音樂存在。」
用音樂留住語言
念五專時,她開始大量接觸西方流行音樂,「我真的是很喜歡音樂、喜歡沉浸在旋律中的感覺。」2003年她以雙人團體「阿爆&Brandy」出道,首張同名創作專輯便獲得金曲獎「最佳重唱組合獎」。然而睽違13年後,她所推出的最新專輯《vavayan.女人》卻是一張全排灣族語創作專輯。「我一直都很想用族語創作,用漢語唱歌就像隔著一層皮,沒辦法和我的音樂完全貼合,後來我發現族語的groove其實和英文很像,唱起來更自然、流暢。」阿爆說。
然而另一個更深層的理由是,她想用新一代的音樂風格,讓原住民語言和文化更容易親近,「在我這一代還能從阿公阿媽那裡,聽到一些真正的原住民古語或歌謠,但未來年輕人接觸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少,所以我特意在歌詞中加入了很多生活化的詞彙,藉音樂創作搭起一座橋梁。」
給孩子的歌
同樣是從國語轉為用自己的語言創作,今年以一曲〈你个心肝肚〉獲得文化部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客語組首獎,來自桃園龍潭客家庄的葉鈺渟,她的音樂啟蒙者則是大學吉他社時期,擔任社團指導老師的黃黎明。本身也從事音樂創作的黃黎明,知道她會說客家話,於是大力鼓勵她用母語創作,「老師告訴我,用妳自己的語言唱出來,歌聲裡的感情會更直接、更動人。」葉鈺渟這麼說。
葉鈺渟的第一首創作曲〈思戀〉,描述的即是她對家鄉和父母親的情感,此後她的創作主題也經常圍繞在家人和日常生活,而有了孩子後,她對生命和音樂的體會則更為深刻。「成為媽媽之後,發現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來自我的投射,讓我看到更多屬於自身內在的東西,也賦予了不同面向的創作靈感。」
不變的民歌靈魂
用音樂展現真實內在的阿爆和葉鈺渟,都是受邀參與「新台灣民歌女聲」的表演嘉賓陣容之一。繼2013年後二度發起音樂祭的策展人張心柔,就讀師大音樂系時,有感於身處的學院音樂系統,和生活或土地的連結過於薄弱,於是毅然決定休學,到全台各地旅行、流浪,因而認識許多理念契合的獨立音樂人,埋下了舉辦音樂祭的種子。
至於為何聚焦在女性音樂人?張心柔說:「女性的音樂創作對我而言有著獨特的生命力,無論從日常情感出發、對大自然和家鄉的詠讚,抑或傳承音樂文化的使命感,都充滿著力量和獨立精神,而這樣的音樂正是我所追求和欣賞的。」她刻意選擇以不插電、小編制的演出形式,回歸單純的音樂本質。「我認為『民歌』在內容上或許會隨著時代轉變,但反映社會、凝聚情感的核心概念則是恆久不變的。」
2016第二屆新台灣民歌女聲音樂祭《野生玫瑰》
日期:12月10、11日 12:00∼18:0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台北市同安街107號)
Facebook粉絲專頁:搜尋「新台灣民歌女聲New Taiwan Folk W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