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見到某人達到比我更了不起的成就時,
我總會默默在心裡計較著對方的年紀。
儘管此時,也會想起「年紀只是個數字」這句金玉良言,
但理論與現實還是不盡相同吧?
一方面覺得被「年紀」綁手綁腳的文化令人鬱悶,
自己卻又在另一方面早已深深融入其中。
「年紀比我小那麼多,卻已經有那種成就?」
雖然說來有些羞愧,
但這種比較與競爭的心態,總像反射動作一樣蹦了出來。
感覺彷彿打從學生時期就開始的成績排名,
直到老了、死了都還窮追不捨。
必須比別人上更好的大學、賺更多的錢、
維持更好的體態、開更好的車、住更好的房子、
在適當的年紀結婚生子、
趕在太遲之前讓子女順利嫁娶、
到了老年時期就像其他人一樣含飴弄孫⋯⋯
如此令人窒息的賽跑。
置身於這種氛圍,
又有誰能在競爭之中成為自由的靈魂呢?
競爭力與存在價值畫上等號的社會,
無論是升遷或換工作、離職等私人情況的轉變,
似乎都很難完全擺脫這場無邊無際的競技場──
不過是從這裡的競爭,換到那裡的競爭罷了。
努力改變看待世界的思考方式,
或許就是我們能盡全力做到的「最好」。
因此,即使我們在競爭中落於人後,
依然需要不會喪失自己一切價值的心。
自我的存在價值標準,
不只存在外在,同時也存在內在。
像是「雖然考試落榜了,但我已拚盡全力,
所以也沒有遺憾」、
「就算面試被刷掉了,
但也因此有了再挑戰其他工作的勇氣」之類的話語。
儘管明知道比較沒有盡頭,人生也沒有正確答案,
但從小便習慣接受評價的我們,
依然不停地在瞟一眼他人人生的同時,懷疑自己的路。
一聽見早早結婚的人說「晚點結婚也不錯啦」時,
未婚的人便開始來回審視已婚者與自己,
逐漸坐立不安。
無論是羨慕他人或感覺不安的情緒,都沒關係,
人,本來就是如此。
不過,希望你不要過度執著於這些念頭,
因而失去了自己獨有的速度。
希望我們都能以自己獨有的速度成長,
而不是比任何人都快一步的成功;
希望我們都能追求自我實現,
而不是比任何人都來得完美。
本文節錄自《不要只顧著努力,也要過得幸福:給認真生活卻不安的你58個幸福清單》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