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非做不可」的台灣事    魏德聖
人物 | Aug 28 , 2022  00:00

「非做不可」的台灣事 魏德聖

2017年啟動醞釀近20年、創下台灣影史規格的《豐盛之城—台灣三部曲》,因疫情變更,從實拍轉為動畫製作,魏德聖腳步沒停,在炙暑之日前往鄰水處進行收音。和魏導相談此生「非做不可」的三部曲,所關注的地方一如史詩般的《賽德克‧巴萊》,雖然變了呈現形式,不變的是關注腳下踏足土地和族群——三個故事、三個角度,一個時代,一個訴說我們生來有自的時代。
文/郭書吟  圖/高政全  來源/ 果子電影、米倉影業

2017年啟動,總計135億元(含電影製作45億元)與結合場景和生活功能的「豐盛之城」園區,因遇上大疫年,在2021年8月宣布停拍變更計畫,縮減規模,園區計畫暫終。經半年沉澱思索,《台灣三部曲》從實景拍攝轉為動畫,相關新聞與網路文章,惡言酸語不在少數,我到訪的時機還真不是時候。走到工作室門口,心裡都還躊躇:不知道這群人是否已拾好碎片,拼全了自己?然而我畢竟是階段性記錄者的角色,訪談僅只是漫漫長路的一抹切片,刊出的前或後,《三部曲》都在進行式,思及2024年《三部曲》要在台灣納入大航海時代400週年上映,心裡還是興奮莫名。

果真,見面沒三分鐘,導演傾倒近月來面對排山倒海質疑風浪的沮喪,從疫情以來累疊無數,我來不及收納。

400年前  台灣相遇世界的軌跡

《賽德克‧巴萊》進程和《三部曲》雛形是重疊的,32歲(2001年)完成《賽德克‧巴萊》劇本後,他讀到王家祥長篇小說《倒風內海》,描述17世紀大航海時代,荷蘭人、西拉雅人、漢人於時稱「麻豆社」(位於急水溪和曾文溪沖積平原的面海要地),獵鹿人沙喃與巫婆夢兆「災難自海上而來」為主線,島嶼納入大航海時代,「王家祥的小說我幾乎每一本都看過。看小說除了看故事,還有文字塑造的氛圍。他每個故事都很精采,而且都有『氣味』!能把小說寫到有氣味、潮濕的感覺,是厲害的文字工作者才能夠表達出來的魅力。」

《賽德克‧巴萊》劇本寫得辛苦,因為要在一個劇本呈現不同觀點。《倒風內海》沙喃所在的境地,經歷荷蘭人統治、漢人郭懷一事件,魏德聖從中看出沒人嘗試過的敘事法,「『三部曲』是三個故事、三個角度,一個時代」,魏德聖強調:「如果那時代的故事這麼精采,時間線也長,以《二部曲:鯨骨之海》荷蘭人來說,哪一個事件影響最大,就以那個事件為主線,其他兩部也是從對那個族群最重要的事件出發。」

「三部曲」的宏大志願,並非因為他生做台南人,吸引他的是400年前「時代氛圍」和故事,「那是法律、規則都還沒被完整建立的年代,我喜歡那時代呈現的『亂』,還有人們在時代裡所遭遇的困境,所有困境都只為了一個事情:活著!為了一口飯、為了活下去。」

「不像現在,很多事情是為了要創造金錢價值。」族群紛亂,卻突顯活著的單純,還有更形而上者,「怎麼說呢?故事描述的400年前對於台灣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是『生命根源』的地方——總不能說,你從哪裡出生的都不知道吧?」

「我覺得台灣最大的悲哀,是連親生父母是誰,誰養你長大的(土地根源)都不知道。」越是挖掘史料,理解地域和族群的摻雜,對比「族群認同」議題的吵嚷不休,他說:「其實我們什麼人都是,不管是漢族移民、外來殖民、原住民,都是台灣文化一部分,台灣文化本來就是多元族群組合。那什麼時候,台灣開始產生『多元文化』的組合?就是從17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始,是各個族群匯集在這裡的時間點。我想把這個時代透過電影,介紹給全部的台灣人,甚至全世界:台灣一直都在世界的軌跡裡,一直都是多元文化的組合,我們都是在這片土地成長,由土地養育,變成屬於台灣的樣子。」

曾經的開始和過去  我們其來有自

變的是形式,路徑與傳播的渠道,不變的是核心,聽導演說故事的時候,腦袋跟著他亮晃晃雙眸和言語,就會織造出畫面來,譬如前期赴異地勘景,在沖繩西表島原始紅樹林尋找「蕭壠黑森林」、活著的「大加蚋(沼澤)」,在大鵬灣感受何謂安靜的內海、風暴的外海,或於南星計畫區建構麻豆社等等。另如重量級參考史料、江樹生譯《熱蘭遮城日誌》,內容細雜,多是今日吹了什麼方向的風,貿易船數、運輸物和數量如木材、西瓜、黑糖、鹿皮、紡料等等,「沒有複雜小說情節,但是很有用,知道那時生活必需品是什麼,他們沒有什麼、有什麼,慢慢環境建構起來,人就活起來了。」

前期耗費的工夫做得紮實,約70%能在動畫製作沿用,雛形漸成,七月份甫公布的角色定裝照,馬志翔飾沙喃,范逸臣飾新港社西拉雅人伊同,魏德聖果斷地說:「不能一直交代之前做了什麼,現在除了交代之前做了什麼,也要說『現在做到哪個階段』。」

「不管我講了多少資料,受過多少訪問,許多人對我形容的『那個時代』和人物,都無法建立完全的印象。我相信,只要讓我把電影完成,無論是用什麼方式,我一定有足夠能力讓觀眾看完電影,帶著滿滿的、對自己生命的相信、對自己存在的相信,走出戲院,覺得自己『其來有自』——我是一個有血統的人,我是一個有根的人,而不是別人所說的風中之葉,不曉得要晃蕩到哪裡去。」

「我從歷史和故事裡獲得了這樣的感受,才會覺得這事非做不可。」

 

奇航NFT船票  登入元宇宙

大疫年間,實體和虛擬也不再那麼各持藩籬,情境內容流動,甚至從中長出新機會和路徑,魏德聖的「園區」夢也在今年闢生機,「畢竟我不是開發土地者,(園區)在現實環境遇到重重困難,又因疫情讓整個計畫破滅,不得不先保住電影,放棄園區計畫。一開始當然很沮喪,變成只能做電影,電影又只能做動畫,有很多不甘願,可是在了解動畫的特性之後,發現動畫能彌補我們實拍執行起來非常困難的地方,並且有更多想像力可以解決,把困境降到最低,把有利條件升到最高。」2021年底著手動畫的同時,身邊許多人向他提案,NFT、元宇宙正在風口浪尖,說不定也是一條路徑?

三月份,團隊宣布與光禾感知共同合作「NaviVerse豐盛奇航—神秘的船票NFT」發行8,160張船票,以販售「船隻經營權」方式,登入時髦元宇宙,待2022年底城堡3D建模完成,便能加入互動科技,造城造陸,「很多人形容我是一個很想把童話世界放到現實社會的人,所以挫折感會很大。」園區在現實碰壁,此回他換個方式,把夢想先築在虛擬世界,「至少失敗的話,應該也不會像之前那麼痛吧!」

 

說不完寫不完的故事   

疲累苦倦挫敗肯定是長年相處的課題,「魏導,你好像把一大半的台灣扛在自己的肩上。」我突然很想跟他說幾句安慰話,又一念頭這不過是言輕語薄,哪比得了他與夥伴在第一線面對三更四變無數改的計畫和未來,我沒開口。

疫年間向跨國劇組團隊宣布停拍,他如何協助夥伴撐過艱難心情?

「應該是他們協助我吧!」一語雙關的幽默,「安慰他們最好的方式,就是他們看到我在自虐。」宣布停拍重大交關點,導演寫了一封信給大家,然而得到最多的回饋都是加油打氣、挺過去等話語,無聲的陪伴,是不消言語的真心。

即便已在影業立名,他還得修煉五感當中最難的器官,耳朵是關不住的,魏德聖說若不是信仰,他到不了那麼遠的現在。感覺雜擾紛紛時,靜下來,思考,等待難關過去,一切都是必經的過程,「一直都有這種一定會經歷困難,但不會被傷害,這是我相信的事情。」

開啟群眾募資作為前置作業的一部分,是否因面對廣大群眾,壓力更大了?

「其實壓力都是自己給自己的。」愛說故事的人,骨血裡百萬倍感性,他滿滿感受到支持者的擔心和心疼,「人家越心疼你,越不知道該怎麼幫你,越必須要完成它啊!正因為大家認同你很辛苦,所以你要更辛苦把事情完成,才有得交代啊!」

「我們是一個說故事的人,應該要說到讓人家喜歡這個故事。」原來他還有好多故事在書寫中,「講不完哪!不知道能不能拍得完而已!」我笑稱那拍到80歲?他說看狀況啦!目前心心念念還是台灣三部曲,是「非完成不可」等級,「寫故事不用花什麼錢,花的是自己喜歡的時間和喜歡建構故事的心情而已。」

行文至此,點讀航海日誌7月27日,已累計到第720篇。一個月前,他們在熾熱燒烤的天氣下,前往臨水之處錄音,打板上寫著導演:魏德聖;SOUND:杜篤之、杜則剛,詳實記錄三部曲大小事。這些航海日誌如此親近與親和,像我等岸上人的築在露台或甲板,能偶一登甲板上看看,不管你上不上船,這艘海事商船都會朝既定方向遠颺。

 

魏德聖

1969年生於台南,第45屆金馬獎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果子電影創辦人。

作品有《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KANO》(監製、編劇)、《52Hz, I love you》等。2022年首握主持棒《導讀台灣》(三立新聞台),「豐盛之城­—臺灣三部曲」(首部曲:火焚之軀Siraya、二部曲:鯨骨之海Teyouan、三部曲:應許之地Formosa)現正製作中,預計2024年上映。

「豐盛之城」官網:zeelandia.com.tw

「豐盛之城」粉專:www.facebook.com/FormosaWonderland

延伸閱讀

《臺灣三部曲》主場景「麻豆社」募資3千萬達標動工! 魏德聖:「不能回頭,只能往前衝了。」 魏德聖新片 816《BIG》前導預告上線 曾沛慈親手為女剃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