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含光的爸爸是知名詩人許悔之,媽媽是老師,可想而知從小受到文學、詩詞的薰陶,不潛移默化也難。他回憶:「小時候媽媽開讀經班,我被逼著念四書五經、彈琴彈不好被打手,那時候是被逼著的……但當你哪天自己想要了,就會發現家裡的書永遠看不完,其實很幸福。」直到高中,許含光接觸了Oasis、Muse、Arctic Monkeys等英搖樂團,進而加入成功高中的音樂創作社,彷彿上帝開啟了另一扇門,一發不可收拾。
「有個樂團夢吧,高中畢業就是想組團。」許含光拉了三個朋友想搞音樂,可惜沒有磨合得很好,大家摸摸鼻子回去讀書,只剩他一個,「有被拋棄的感覺啊,會思考說,人家都放棄了,我是不是也就算了?但想一想,除了寫東西之外,沒有什麼想做的事情。」當一個人只能靠自己的時候,就是成長的好機會,「等於是從頭開始,吉他要會彈,其他樂器要會編、學編曲,自己寫歌要加強,生活的東西體驗得更透徹一點。」後來被引薦到陶喆的公司,陸續替林宥嘉、丁世光等歌手創作,備受賞識。
「大概2015年到2016年左右,才覺得創作比較成熟一點,作品的狀態是我比較喜歡的,差不多ready了,就開始籌備專輯。」醞釀了六年的《曖曖》,採用70到90年代的復古元素,在英搖的架構下,有民謠、有電氣,也有一點R&B。許含光不諱言,愛情是很主要的創作靈感來源,「談戀愛一直都是我人生中很大的一個重心,其實人生中的所有緣分,朋友也好、戀人也好,都會交換一些東西,他們會有一些習性和氣味留在我身上,長期互相影響下來才會變成現在的樣子。」
許含光表示,〈樹屋〉這首歌最能體現此觀點,原本是造訪台南安平樹屋後寫下的一首詩,兩年前曾在報紙發表過,描述的是禁得住時間推移,不被磨損,反而交融共生的愛情,「堤內有樹,蒼鬱其屋,堤內有屋,虆虆其樹。」竟把流行歌曲刻成詩經的模樣,為一段年輕人眼中的愛情增添幾分亙古之美。許含光韜光養晦六年,初登場不急露鋒芒,悄悄端出這張詞曲、編曲、製作一手包辦的《曖曖》,為華語樂壇打亮一道新希望。
►春節將至,許含光挑戰即興創作對聯獻給《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