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競技場每年吸引了無數遊客前往朝聖,除了龐大體積,更有著建築設計上的獨創性:將希臘建築的比例和空間感,與羅馬城市規劃及建築技術相結合。長方形的建築物中,矗立著逾兩百根灰色花崗岩與 Proconnesio 大理石柱,分隔出兩個相對面的朝拜空間:一處獻給創造自然的維納斯女神 Felix,朝向競技場;另一處供奉羅馬女神 Eterna,祂是羅馬城及帝國領土的神聖化身,正對著國會大廈。
幾世紀來,因為氣候風化、戰亂、地震及盜採的破壞種種因素,令建築石體殘缺不堪,羅馬競技場考古公園與Fendi攜手展開修復工程,Fendi撥出250萬歐元作為經費,工期歷時15個月,之後又投入60多名專業人員補強該地區的無障礙設施。疫情期間雖不利於施工,團隊依舊攜手完成各項工作目標。這項工程修復了兩處朝拜空間,從屋頂、表面直至地板的建築物及裝飾物。
本次修復最大的亮點是開放一般民眾參觀羅馬女神的朝拜空間,還在神廟北側不影響視覺觀賞處安裝了兩台小型電梯,加入了完整的無障礙設施,短期內將開放使用。此外更加入照明工程,運用光線來重建及重新融合古蹟的形象,在不同表面上交替出現的冷暖色調光束,勾勒出古老的牆壁,並且運用神奇的光影手法,暗示著巨大的神祇朝拜空間、地板的設計、天花板上的花格鑲板、斑岩柱及掃射每一處壁龕。
為慶祝羅馬帝國最具代表性的古蹟之一重新回歸,雙方還特別製作了一本書《Il Tempio di Venere e Roma》(Electa,2021年),其中收錄了 Stefano Castellani 所拍攝的畫面,封面採用未經加工的帆布,配以青銅色的壓膜圖案,令人回想起這處古蹟的原始色彩,書中結合典藏資料及修復工程各階段前後對比的照片,以及曾在維納斯女神朝拜空間內舉行的Fendi高訂大秀照片,讓人見識到這處古蹟的輝煌壯麗。
「我今天十分高興能與羅馬競技場考古公園合作修復維納斯和羅馬宮殿,這個地方為我及世界上許多人都留下了特殊回憶。巴拉丁諾山及其周邊地區是羅馬神話的核心,是羅馬城的精神發源地,也是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地方。可以在空氣中感受到這股歷史氛圍,傍晚時分,太陽在威利亞丘山麓的維納斯和羅馬宮殿落下時,有那麼一刻,會讓人覺得時間彷彿停止了,現代生活的喧囂紛擾逐漸消失在背景中。」Silvia Venturini Fendi 表示。
2019 年 7 月在維納斯女神朝拜空間內舉行的Fendi高訂大秀。
用於修復表面的傳統砂漿,其成分、顏色和顆粒大小盡量接近原物。現場產生了大量各色骨料,根據材料(灰泥、磚砌簾幕、石膏、白色或多色大理石)進行選擇和混合。
(圖片提供 Cristiana Beltrami)
維納斯和羅馬神廟。維納斯內殿。修復工作前後的灰泥細節。(圖片提供 Daniela Borg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