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林奕含逝世後,相關的新聞與《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聲名大噪,一顆斗大的震撼彈喚起台灣社會四面八方的輿論和爭議,也喚醒許多人正視思考一個看似不足為奇的現象。
一邊閱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時,相關的社會新聞也同時不停一點點被挖出來,與書中的劇情不謀而合的相呼應時,讀到後來都懷疑自己究竟是在看小說電影,還是血淋淋的傳記紀錄片?姑且不論林奕含與房思琪的重疊度有多高,但房思琪的遭遇真的讓人感到被撕裂。
沒有《悲慘世界》中那種由裡而外、誇張過頭以至有些失真的悲劇設定,房思琪出身優渥、有優於一般人的腦袋,有脫俗清新的外表,照理不需太過擔心的未來,一切就變調在13歲時被住在同棟樓的老師性侵,「為什麼是我不會?為什麼不是我不要?為什麼不是你不可以?」即便是天才的腦袋,也還是有常人的思維,來自人性共同的罪惡感與自我懷疑,特別在一個連自己都還不認識的年紀,這一句話已經道盡終其一生身為一個受害者比加害者更容易去檢討自己的詭異心理。但在這社會這不屬於詭異,而是一個權力平衡下,很普遍的心理。
從房思琪被老師插入那一刻起,整串故事由一個全知的角度訴說,偶爾穿插房思琪的日記,將整個被性侵的過程、房思琪與老師的心理、生活周遭其他人的遭遇、和這個社會很「正常」的運作規則,諷刺又巧妙的鋪成,鋪成出一個字裡行間的隱訊:不管這世界是光明或黑暗,我們每一個人都參與了其中,無一倖免也責無旁貸。當聽到一個老師與學生在一起時,一句無心的「她好騷」就已經顯示女性時常背負了某些框架,某些文化性的原罪,從性別就開始被設定為「受害者」,卻變相變成「邪惡的受害者」。
一味的探討女性意識、升學主義、權威框架或許是、也不是本書的本意,但絕對是弦外之音,在一個你我都曾走過經過的路中,有些人在過程中被踐踏,有些人成為倖存者,有些人成為贏家,《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的贏家,看完人人自由心證,但也許可以說:不管在虛擬或現實世界,熟悉遊戲規則的人終究會是贏家。
新聞時來時去,一波接著一波時熱度終會退燒,但文字的力量在於不管真實性與否,它都切切實實的承載了記錄性。在一個「太陽照常升起,活人還是要活,日子還是要過」的生活裡,不管讀者身份為何我們都「知道」了一個故事和事件,不管抱持何種態度,將這份事放在心上都是致敬的一種表示。
有時看著《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淺淺的粉色外表看起來那麼甜,封面那一抹似血似髒污的印記好像一抿笑,帶點憂傷帶點釋懷,帶點沈重帶點輕蔑。「他們不用接觸,就可以看到世界的背面」,在一個廢棄的樂園裡,可以聽見空洞的音樂繼續播放,可以看見這個世界華麗與荒蕪的並存。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作者:林奕含
出版社:游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