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生而為人,我們便互相傷害-《愚行錄》
藝文 | Jul 07 , 2017  00:00

生而為人,我們便互相傷害-《愚行錄》

看完由日本推理作家貫井德郎同名作品所改編的電影《愚行錄》,影廳燈亮,空氣中卻仍殘留濃滯的沉鬱,久久無法散去。當人性最幽微的一面被赤裸地的呈現,最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是那無關善惡,而是在種種貪嗔癡的慾念驅使之下,近乎本能、不著痕跡地輾壓他者的靈魂。
文/蔣德誼 圖片提供/獨步文化、絕色國際

小說《愚行錄》在2006年問世,作者貫井德郎以本作獲得直木賞提名,加上引人入勝的犯罪推理情節,理當是影像化的熱門題材,卻相隔十年才有改編電影推出。其原因一部分恐怕在於其敘事結構的特殊性-全篇都是以多人視角的第一人稱寫成,隨著故事背景慢慢堆疊,讀者才看出這是一個周刊記者訪談多位事件關係人所集結而成的對話紀錄。

故事由一個看似人人稱羨的理想家庭,卻遭逢一家滅門血案的事件說起,雙雙畢業於一流名校,在知名大企業就職的田向浩樹,和美麗又溫柔婉約的妻子夏原友季惠,以及膝下一雙可愛兒女,和這等慘事原該是最無緣的一類。然而在訪談過程中,藉由田向的同期同事、前任女友,夏原的大學同學等人之口,兩人形貌逐漸浮出立體,也露出亮麗表象底下,那些不慎讓人產生一絲懷疑的秘密。

作為一部犯罪推理小說,本書之鋪陳可謂十分緻密,直到最後才一口氣揭開伏筆爆點;相較之下電影由於文字和影像呈現的必然性不同,在時序及情節編排上作了些許調整,也將小說中從未現身的記者角色具象化,但在導演石川慶沉靜的調度下,並非帶來爆炸式高潮,而是緩慢悚然地揭開謎底。

此外作者在書中對於名門大學中隱然成形的階級結構有著相當篇幅的描寫,在充滿菁英意識的校園中,人人以家世出身、家境財力相互秤斤論兩,更有從國高中就是校友的「內部生」,和大學才考進去的「外部生」之別。若退後一步看,其實更意謂階級的無所不在,為了進入一流大學和公司、嫁給好男人,追求幸福成為人生勝利組,不惜使出一切可能手段,「其實日本並不是M型社會,而是階級社會」。作者本人即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特意提出此現象,或可謂來自親身經驗的深刻體會。

日本許多小說或影視作品都擅長處理在緊繃的人際關係及社會壓力中,終至崩壞的情節,《愚行錄》中每個出場角色乍看都有其可鄙之處,但深究其中,實則都是在這個人吃人的現實中,掙扎存活而導致的悲劇。諷刺的是在電影中飾演為了求職而不斷利用感情關係的田中一角的小出惠介,在現實生活中竟也因為爆出性醜聞,不僅造成電影在日本被下檔,連帶即將上映的新電視劇也緊急喊停重拍,幾乎可確定往後已形同被演藝圈封殺,兩相對照,竟也像是成為《愚行錄》其中的一員了。

 

延伸閱讀

妻夫木聰自爆穿鯊魚內褲 預約大銀幕當奶爸 妻夫木聰向唐國師問工作運 豐川悅司自嘲「麻煩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