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Fun遊藝術新都  臺中國家歌劇院行旅指南
設計 | Oct 01 , 2016  00:00

Fun遊藝術新都 臺中國家歌劇院行旅指南

本期《潮思》走訪世界第9大新地標——臺中國家歌劇院,專訪首任藝術總監王文儀、參與劇院裝置藝術和建築師,並精心規劃3條「趣遊路線」——知性藝文風、漫步老街區以及甜點控專用地圖——台中近年不少青年創業者回流故鄉,開辦西餐料理、小茶庵、風格選物、獨立書店、藝文空間等,並奇特地欲以繽紛法式甜點攻陷在地脾胃。 到歌劇院看建築,大啖表演藝術,fun遊台中,正是時候。
文/郭書吟、蔣德誼  圖/何經泰、臺中國家歌劇院、臺中文學館

歷經10年起造,臺中國家歌劇院繼2015「序曲年」、8月《淨·水》儀式劇場啟用試營運,日前正式開幕,為兩廳院之後睽違近30年築造的國家層級表演場館。

由伊東豊雄(Toyo Ito)操刀的「怪異」建築體,長出暱稱「大鼻子」的對稱內凹涵洞,內裝星子呼吸孔,曲牆結構如巨人肚臍眼收束入建築,懸臂式迴旋梯狀似紅色海螺,空中花園佯裝休眠火山口,小水溪則蜿蜒裡外——還記得2009年在建築學者龔書章課堂上,提及台灣勢必成為伊東豊雄下半生建築生涯實踐地:高雄世運主場館、台大社科院大樓至國家歌劇院,造型逐年驚人驚世,縱然落成以來正反兩評,然而走在劇院裡外,鼻息視野什麼都是新的,奇異、偌大、高聳,洞裡更有天外天,無數持自拍棒的家庭、男女老少穿梭在曲洞裡,無疑是台中乃至台灣最夯新景點。

本期《潮思》走訪世界第9大新地標——臺中國家歌劇院,專訪首任藝術總監王文儀、參與劇院裝置藝術和建築師,並精心規劃3條「趣遊路線」——知性藝文風、漫步老街區以及甜點控專用地圖——台中近年不少青年創業者回流故鄉,開辦西餐料理、小茶庵、風格選物、獨立書店、藝文空間等,並奇特地欲以繽紛法式甜點攻陷在地脾胃。

到歌劇院看建築,大啖表演藝術,fun遊台中,正是時候。

國家歌劇院因曲牆結構特殊,光是鋼筋綁紮就長達4年,融合中、日工程技術,經過多次粗胚試作終於完工,被譽為世界第9大地標。

 

串聯台中小綠洲  歌劇院新主張

一般將北上台北打拚的人暱稱「北漂」,若是如此,前台北藝術節總監王文儀此回可是「南飛」了——作為歌劇院首任藝術總監,2014年年底接受指派令,2015年初在歌劇院附近租屋,觀察遊人來到歌劇院近處逛街散步的生活行為,成為她的日常,試圖找出在地人與表演藝術的鏈結。「我認為台中人已經準備好了!願意接受所有的刺激。」王文儀充滿自信。領軍臺中國家歌劇院營運推動小組,她將帶來什麼新主張?

「當初也曾猶豫,不過也只猶豫24、25個小時,」她笑著說,「那一整天做了許多功課,第一是詢問我想組成的團隊對經營國家歌劇院的興趣;第二是詢問家人。」雖將與丈夫、女兒分隔兩地,他們都支持王文儀來台中探索一番,「有了志同道合的營運推動小組,家人也不覺得我的南下有所不妥,我便無後顧之憂。」

臺中國家歌劇院首任藝術總監王文儀。

 

展望藝術首都

談起台中藝文印象,王文儀最常造訪國美館,假日國美館綠地上常聚滿人,「市長林佳龍稱讚台中是『生活首都』,走在街上,綠地、料理、咖啡、茗茶唾手可得。我更期望台中未來成為『藝術首都』,讓民眾深度理解歌劇院所呈現的主張與作品深度。」

2014年,行政法人機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成立,轄「三館一團」——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建設中)與國家交響樂團,歌劇院正式從地方政府保送中央層級。

「行政法人追求『專業治理』,非由公務員體制,而是劇場人營運專業劇場,是重要突破,並由國家層級文化部直接督導,包含政策、預算、行銷機制等從中央連結地方。未來歌劇院能與同屬中央部會的國美館等單位合作,在資源運用上直接而巨大。」

大劇院。

 

雙年展誕生

繼2015「序曲年」、《淨.水》儀式劇場至開幕,節目如華格納歌劇《萊茵黃金》、歌仔戲國寶廖瓊枝、民歌之父胡德夫、蘇州評彈及11月即將登場的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歌劇院囊括類型多元的演出,王文儀更預告未來兩年計畫,由兩廳院執行多年的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部分節目將直輸歌劇院。

「另外,我們將發展出以親子活動、推廣教育、藝術體驗的Young  TIFA,2018年舉辦Science & TIFA,把表演藝術領域拓展至台中聞名全球的『隱形冠軍』——如環法賽許多高階冠軍車都是台中製造,歌劇院計畫媒合精密製造業、零組件業和藝術家,並與國美館『數位方舟』典藏計畫合作。Young TIFA與Science & TIFA未來會以雙年展概念舉辦。」

造型特異的Tutu廳。

 

最好的作品

王文儀提及與伊東豊雄的互動過程,「伊東豊雄築造這座場館的理想之一,是期待人們走在美聲涵洞公共空間,能隨時遇見藝術。」9月分便嘗試在大廳舉辦《美聲涵洞音樂會》,聲效動人,親民性也高。

「歌劇院是分眾的事業,要用不同劇場(大、中劇院和小劇場)創造分眾。如同文學有文學迷,建築有建築迷,喜愛表演藝術的人也各有所好。我希望歌劇院能吸引人們一年來造訪兩次,第一次為自己找節目,第二次呼朋喚友來看節目,把『看表演』變成一個社交行為。」

「同樣地,歌劇院也會為他們在各領域裡找出最好的作品——『最好的作品』是藝術管理唯一成功法則。今日無論我在台北、台中或者其他地方,作為表演藝術從業者,永遠不會停止對最好作品的追求。」

歌劇院戶外扇形表演場域。

 

台中人已經準備好了!

做為台中新移民,王文儀透過臉書已探索不少知青地方——綠川旁一本書店、十三咖啡、品家家品JIA PLUS、實心裡生活什物店、種籽設計等,都是她心目中的「小綠洲」,「台中有很多這類獨立書店和思想類咖啡館,它們是下一波台灣文化發展的主力,如一個個小綠洲,現階段多是單點發展。未來藉由歌劇院或議題方式邀集參與,將各個單點群眾聚合,把小綠洲串聯在一起,這個城市對藝術之看法將進行飛快。我認為台中人已經準備好了!願意接受所有的刺激。」

 

呼應歌劇院水之意象的裝置藝術〈布輪海〉。

 

湛藍海與光影時計

紅毯梯廳下緣,6米長線懸飛片片靛藍色布輪,群聚成島,如浮雲,又如水藍色夢境——纖維藝術家楊偉林〈布輪海〉藝術裝置,自2013年瀨戶內海藝術祭、高美館後,再現歌劇院展出至12月底。

歌劇院版〈布輪海〉為瀨戶內海版本前後延伸,2米長線延展6米長,除了單片布輪,另有以群聚布輪作型〈浮島〉,以及染片綴珠〈海蛞蝓之夢〉。同樣由921後新生的「繡蓮染織工房」參與製作,從藍草提煉出藍靛染液,轉化工業時代殘餘布輪於藍染,湛藍漣漪呼應台灣環水之島,以及歌劇院曲牆流動性。

「歌劇院裡外設計與《淨·水》都扣著水的意象,我的作品與水元素也有關聯。與先前展出空間不同,歌劇院相對開放,我將一半的布輪做成具分量感的20幾座〈浮島〉,將單片〈布輪海〉和〈海蛞蝓之夢〉包裹在內,布局上既能保護〈布輪海〉(以免觀眾誤入造成絲線錯結),視覺上也有變化。」

一樓大廳售票台上方的水母狀涵洞,洞眼懸掛〈當下光影鐘〉,為融合公共藝術的時計。繼2014年台灣雙年展後,建築師姜樂靜再與書法藝術家董陽孜合作,取【無聲的樂章】殘片,經組構後雷射切割成板材,化成旋轉投影,時分顯示,無秒針,光影環轉速一圈為60秒。

「當初勘點時,我發現此橢圓涵洞最適合。因為較暗,適合投影,當殘片轉動,書法線條更有韻律感,近則成小光影,遠距則字形變大,於涵洞裡形成不均質曲線。」姜樂靜說。

 

纖維藝術家楊偉林。

 

伊東豊雄的「廊香」

做為老台中人的姜樂靜與30多年的資深移民楊偉林,樂言台中多了一個可遊逛的地方。在伊東豊雄傾10年之力完成鉅作後,再來便是軟體的發揮。

「以前住台北時,看表演很方便。台中表演場館確實較少,歌劇院落成,感覺跟表演藝術又再度連線起來。」楊偉林說,在地藝術家確實對重劃清整的七期與驚人地價頗為反感,如何與台中藝術圈產生鏈結,勢必成為待辦課題。

「不過打開劇院節目單,很飢渴,什麼都想看哪!」姜樂靜接續說,歌劇院節目多元性高,菜單豐富,她已訂購多場票券,預備大啖表演藝術;但凡遠客來訪,必相約歌劇院,喝咖啡、看演出,感受伊東建築。

「台中現在有3個國立場館——科博館、國美館、臺中國家歌劇院——自然、藝術、表演全齊了!」姜樂靜笑稱七期住民不須再添購百萬級音響,歌劇院便是最好的音響。

「同樣身為建築師,我相信伊東豊雄在有限預算中,已經做到最好。許多人評論它長得怪、長得醜,我一點也不覺得。它是台中的驕傲!比起周遭高樓千篇一律,歌劇院的形體卻不那麼理所當然。高複雜鋼筋綁紮、曲牆灌漿非常驚人,也不像一般場館要貼附牆板,它一次裝修完成(指曲牆未貼附磁磚或石材,僅以塗料粉刷為飾)。」

「臺中國家歌劇院就是伊東豊雄的『廊香』(教堂)!」姜樂靜突來一語,「伊東豊雄是很生活感的人,風格向來不豪奢。先前演講時,還說很想在中劇院唱歌啊!我認為他在歌劇院實踐出對建築的想法。」

伊東作品空間感更甚細節,而柯比意的廊香教堂被譽為現代主義巨匠「背向現代主義」之作——曲弧微翹外型,寒素大雅無塗裝,僅留小窗入光,而伊東洞裡還有天外天的結構、全白色無粉飾設計,皆是把場所的神性放到最大,讓遊人在行走之時,感受空間的音符與光。

姜樂靜與書法藝術家董陽孜合作之〈當下光影鐘〉公共時計。


【延伸閱讀】

Fun遊藝術新都 臺中國家歌劇院10大Check Points

Fun遊藝術新都 推薦順遊路線A:知性藝文風

Fun遊藝術新都 推薦順遊路線B:漫步老街區

Fun遊藝術新都 推薦順遊路線C:甜點控必訪好店

延伸閱讀

Fun遊藝術新都 臺中國家歌劇院10大Check Points 衍生的美聲涵洞:台中國家歌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