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胡鬧旅遊提案〉我與青年旅館多人房的距離
情感 | Jun 10 , 2019  00:00

〈胡鬧旅遊提案〉我與青年旅館多人房的距離

多人房的文化沒有變,變的是我們,當選擇的餘裕隨著口袋裡的錢變多,你已經無法再回到過去,過著設法在刻苦境地開出一片花的旅行方式,你不想再聽到旁人無謂的噪音或話語,也不想掏心掏肺訴說自己走過的足跡,人與人之間過多交集,成了一種耗損與冗贅,像公共浴室地板上的不明黏液,怎麼也甩不乾淨。
文/漂鳥旅行誌  圖/漂鳥旅行誌

 

前不久《紐約時報》粉絲頁有篇文章,標題大意是「省錢旅行的好方法」,點進去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是:「住青年旅館多人房」,理由是因為價格最便宜,還可以趁機交流旅遊資訊等以下省略冗長說明。作者撰文的用意是好心,但底下網友留言完全不留情面:「不,謝了,要我住多人房,我寧可宅在家裡不旅行。」「多人房真的不是人住的。」「您不說,我還真不知道呢(酸)。」我當然也趕了個潮流,衝去留言說:「不然咧(Duh)。」有人覺得多人房可怕不宜人居,也有人覺得此文真是太廢,這不是常識嗎?

常旅行、也懂旅行的人都知道,青年旅館多人房就跟Wi-Fi基地台一樣無敵,也是窮遊者的福音(直到後來沙發衝浪問世)。我們像茫茫暗夜中的星塵,在多人房裡相遇,一起寫下動人的故事。二十幾歲的時候,多人房是我在城市裡航行時唯一的明燈,每當經歷一天的旅途顛簸,鑽進一個爬起來吱呀作響的鐵架床鋪酣然睡去,內心總是無比滿足,儘管半夜或清晨總有人進出甩門,或打包行李窸窣聲,但當你仍年輕天真時,其實聽不到也不在乎這些雜音,因為一想到明天的明天的明天還有好多冒險,你正在對世界伸出所有觸角,而且勢必將會擁有它的全部,這就夠了,什麼多人房裡的干擾,都比不上隔天與其他室友問聲好、一起結伴去景點、分享生命的歷程那樣的正向美好。

 

 

然後隨著年齡和預算慢慢增加,你開始覺得多人房越來越令人不耐。撇開噪音不談,在澳洲墨爾本市區待了五天的某青旅多人房,我每天必須要跋涉到走廊遙遠的另一端才能在公共衛浴如廁洗澡,同時忍受濕答答又充滿不明黏液的地板(以至於最後一天咬牙砸錢搬進含衛浴單人房時,感激到差點去親光可鑑人的地板);而在南非約堡的多人房,我則必須忍受同房大姊如FBI單調冗長的盤問:「妳來這做什麼?多久?妳旅行的錢哪來的?妳為什麼自己來?」見我愛理不理,她開始與我分享自己的人生編年史。害得我在內心尖叫OMG!大姊妳都五十歲了,知道「沉默是金」其實是東西方都適用的守則嗎?

多人房的文化沒有變,變的是我們,當選擇的餘裕隨著口袋裡的錢變多,你已經無法再回到過去,過著設法在刻苦境地開出一片花的旅行方式,你不想再聽到旁人無謂的噪音或話語,也不想掏心掏肺訴說自己走過的足跡,人與人之間過多交集,成了一種耗損與冗贅,像公共浴室地板上的不明黏液,怎麼也甩不乾淨。

到了我們這年紀,朋友間很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到了我們這年紀,真的不必去住多人房了。」真不知道「我們這年紀」到底是怎樣的分水嶺?它分開的是有錢還是沒錢、自豪還是悲哀、冒險還是封閉?但我始終忘不掉,幾次因工作關係住進星級飯店,看著房間裡完美的一切,包括隱私權時,我總覺得內心像坐困華麗的愁城的籠中鳥,隱隱的寂寞,我竟然懷念起多人房裡的瞎攪和。

雖然現在在經濟能負擔的情況下,旅行多選單人房居多,可我不想把話說太死,還是希望自己保有「住多人房」的能耐與彈性,這麼做不是為了證明自己青春洋溢,也沒有想趁機吸取年輕室友們的精氣,而是在知道自己脾氣終將越來越壞的時候,盡量用多人房提醒自己,永遠不要忘記旅行那份初衷和對世界的好奇,等我到了一丁點也不能忍受多人房的那一天,自然也會識相地躲遠當個孤僻老者,夜夜被自己的呼聲吵醒。

 

 


作者介紹

李郁淳,射手座,又叫阿鳥,十歲開始寫文,二十歲開始旅行,三十歲開始跑步。著有《想入非非:一個人的東非130天大縱走》。曾在以色列耶路撒冷教過中文,到土耳其打工度假,40%的印度達人,一到東南亞就被當成同鄉。強項是翻白眼與鬼扯。臉書粉絲頁:「漂鳥旅行誌」。

 

 

 

 

 

 

ad_2023_300600
ad_2023_300600

延伸閱讀

〈胡鬧旅遊提案〉金剛經與騾耳朵 〈胡鬧旅遊提案〉比一個人旅行更勇敢的事,是一家人
ad_2023_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