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當辦公室變成修羅場 心理諮商師林萃芬拆解職場霸凌真相與心防攻略
情感 | Nov 22 , 2024  00:00

當辦公室變成修羅場 心理諮商師林萃芬拆解職場霸凌真相與心防攻略

職場霸凌,這個聽來不陌生但又令人不寒而慄的詞彙,往往潛伏於日常工作的每一個角落。對許多人而言,它可能以幽默的嘲諷開始,卻以心理創傷結束。隨著現代職場文化的多元化與競爭激烈化,霸凌已不再僅僅是肢體上的衝突,而是升級為心理層面的操弄與壓迫。
文/本文節錄:【從說話洞察人心:摸透對方心理,把話說得恰到好處,輕鬆駕馭人際關係】一書  來源/時報出版

根據心理諮商師林萃芬的研究,職場霸凌具有系統性與隱蔽性的特徵。它可能以「無傷大雅的玩笑」為開端,但在被害者心中卻像一顆深埋的種子,逐漸成長為懷疑自我、焦慮不安的負面情緒。霸凌不僅僅是個人行為,更是職場文化的一面鏡子,反映出團隊中權力的不平衡、同理心的缺失以及溝通的失效。
職場霸凌的影響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加深遠。研究表明,長期遭受霸凌的個體不僅會面臨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症、憂鬱症,甚至還可能出現身體健康惡化、職業倦怠等現象。他們可能變得對工作環境敏感多疑,甚至懷疑自身能力,影響到長遠的職業發展。此外,職場霸凌的存在還會損害整個團隊的士氣,導致高離職率、低效率以及企業文化的崩解。

什麼是職場霸凌?
霸凌的本質在於權力的不平等,它是強者針對弱者的系統性施壓行為。職場霸凌並不總是顯而易見,更多時候它以隱晦的方式存在,比如語言暴力、冷暴力,甚至是工作上的「過度關注」。這些行為的共通點是,它們旨在削弱被害者的信心,最終迫使他們被動地接受不平等待遇。

林萃芬指出,霸凌者的行為模式往往根源於自身的不安全感和控制欲。他們可能因為害怕被取代、渴望權力,或者單純想尋找情緒的出口,而選擇以攻擊他人的方式來掩飾自己的脆弱。另一方面,受害者通常被視為「好欺負」的目標:他們可能性格溫順、不擅爭辯,或是缺乏職場中的「保護傘」。

職場霸凌也可能被制度化——當一個團隊或公司默許甚至鼓勵霸凌行為時,它將成為一種「文化病」。這種病態文化會進一步強化權力的失衡,讓更多人陷入霸凌的深淵。

關於霸凌的深層分析 職場霸凌的本質不僅僅在於行為本身,更在於它如何摧毀一個人的心理防線。被霸凌者常常被迫質疑自己的價值,甚至在長期壓迫下內化他人的攻擊,開始認為自己真的「不夠好」。這種心理扭曲的根源在於霸凌行為帶來的持續壓力——一種慢性但持久的傷害。
林萃芬在《從說話洞察人心》中提到,霸凌的加害者往往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無法接受他人與自己的不同。當他們感到威脅或挫折時,便會轉而攻擊看似弱小的對象,以尋求內心的平衡。這是一種典型的「投射心理」:霸凌者將自己內心的焦慮與不安轉嫁到他人身上,藉此暫時緩解自身的壓力。

受害者在面對霸凌時,通常會經歷以下心理階段:
1. 否認:最初,他們可能會試圖合理化對方的行為,認為這只是「玩笑話」。
2. 憤怒與恐懼:隨著霸凌行為的加劇,受害者開始感到被侵犯,甚至害怕再次與對方接觸。
3. 自我懷疑:在長期的心理攻擊下,受害者可能開始認為「是我的錯」,進而喪失自信。
4. 逃避與退出:最終,受害者可能選擇辭職,或者變得在工作中更加被動。

然而,霸凌的傷害並不會因為逃離而結束。許多受害者即使離開了霸凌的環境,仍然會帶著心理陰影,害怕在新環境中再次面對類似的情況。 林萃芬強調,霸凌的受害者需要明白一點:霸凌行為的出現,更多反映的是加害者的問題,而非自己的錯誤。面對霸凌,最重要的是建立堅強的心理防線,並勇敢尋求外界的支持。

職場常見的8種霸凌模式 針對職場和生活中常見的霸凌現象,林萃芬在其著作中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列出了以下8種模式:


1. 揶揄嘲笑
霸凌者常自以為幽默,卻不知揶揄的話語會對心靈造成持久傷害。例如,諸如「他的話能聽,大便也能吃」這樣的語句,只會使被霸凌者感到極大的侮辱。
2. 咆哮羞辱
林萃芬指出,這種霸凌行為常通過咆哮、羞辱或威脅的方式表現,例如「我不想跟垃圾說話」或「做不好就捲鋪蓋走路」。這些話會讓人心生畏懼,開始質疑自己的價值,甚至選擇退縮。
3. 貶低努力與能力
一些霸凌者通過貶低對方的努力和能力來打擊他們的尊嚴,使用如「你拿這個薪水不會覺得丟臉嗎?」之類的話語,讓被霸凌者感到羞愧,甚至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
4. 刁難與吹毛求疵
霸凌者可能故意挑小毛病,刁難被霸凌者,激怒對方以形成敵對關係。林萃芬建議,面對這種情況應先觀察情勢,展現配合態度,同時積極與主管和其他同事建立和諧關係,減少被針對的風險。
5. 扭曲言行
有些霸凌者因為預期他人對自己有敵意,於是先下手為強,採取攻擊或報復行動。林萃芬提到,曾有婆婆因擔心「示弱就會被吃得死死的」,因此在媳婦稍有不敬的情況下,立刻高壓霸凌對方。
6. 排擠與孤立
這種關係霸凌通常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當目標受到阻礙時,霸凌者會採取報復式攻擊,迫使受害者讓出資源或位置。
7. 散布謠言
一些霸凌者會利用網路散布謠言,或用惡意抹黑方式來排除受害者。林萃芬提到,像韓國明星雪莉就因不斷遭受網路霸凌,最終導致患上憂鬱症、恐慌症,甚至社交恐懼症,最後在不堪壓力下選擇結束生命。
8. 冷暴力
所謂「冷暴力」包含「濫用權力」和「精神操弄」兩個要素。林萃芬強調,這種形式的霸凌對心理健康的破壞極大,長期下來,受害者會開始相信自己真的如對方所說般糟糕,屈服於對方的惡意操控。

本文節錄:【從說話洞察人心:摸透對方心理,把話說得恰到好處,輕鬆駕馭人際關係】一書

博客來:https://bit.ly/3uc8DwV
金石堂:https://bit.ly/35FPqKq
誠品:https://bit.ly/3NQvcPi
讀冊:https://bit.ly/3x5Mzpy
時報悅讀網:https://bit.ly/3x61CiM
三民:https://bit.ly/3NLYDlJ
momo:https://bit.ly/3NNrw0O

延伸閱讀

巧妙反擊搞定諷刺者!心理師傳授秘訣,擺脫冷嘲熱諷困擾 想體驗被偷窺的刺激感?!心理師揭密沉溺自拍性愛影片的人格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