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世界〉雙聯幅。伊誕作品中經常可見長了眼睛的百合花,是伊誕的自畫像,也象徵人。
「長大後,我才理解,原來排灣族的宇宙觀,早就蘊藏在神話故事裡了。是vuvu的vuvu的vuvu們,一代代傳下來的。神話故事最優美的地方,是能撫動我們的心靈。」Vuvu的故事豐富了伊誕.巴瓦瓦隆創作意境,化入「紋砌刻畫」的山草花樹,風土星辰。
【Pulima 擁有手藝的人】
第一次親身看見伊誕的作品,是在2015年台北101《闊時代藝術力》展覽,他受邀展出繪本《山豬伕如》紋砌刻畫原作。當時旅歐返國,經歷大量西方藝術洗禮後,我仔細觀察刻刀的線條與熾烈用色,明確地感覺到——我回家了。出色的鑿刻與手紋,是唯有亞熱帶島嶼台灣才能產出的。
伊誕的作品極富細膩感與療癒性,用色出挑,循著紋路的線條,總會尋得不同風景。這反映藝術家善於「布局」,符號與紋路經過壓克力顏料拓印、筆刷點畫後,形成帶領觀者看畫的線索。
出身屏東三地門鄉大社部落(又名達瓦蘭),哥哥是知名藝術家撒古流,父親是口鼻笛大師許坤仲,伊誕的創作包括詩、散文、版畫、雕刻、攝影和紀錄片等,「伊誕」是他繼承母親外祖父之名,「巴瓦瓦隆」則是父親繼承的祖家。巴瓦瓦隆世家在大社部落被稱為Pulima家族,「Lima是手、也是數字5,加上pu,是『擁有』。Pulima直譯是『擁有很多手』,背後的衍生意指具備巧手、擁有手藝的人。」從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許坤仲)到他與兄長(撒古流)、侄兒(磊勒丹),巴瓦瓦隆每一代都有一至數個不等的Pulima。
「Pulima是建築的高手,也是從事鑲嵌的視覺高手。」舉凡石板屋堆砌、牆面修葺與上梁、獵槍的製造與裝飾、農人的鐮刀、婚禮的禮刀、雙口笛紋飾等,但凡牽涉到實用與裝飾性的結構和物件,都需要Pulima來完成。「如果『美』是可以轉換成心靈和諧與情感的話,Pulima就是扮演這樣的角色。」
伊誕的作品屢受肯定,獲得兩屆Pulima藝術獎優選。非學院派出身的他,提及美學的養成來自世代相傳的Pulima家族,「家族是教室,部落是學校,傳統領域則是學院。」
排灣族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從古語轉譯,獨創「紋砌刻畫」藝術形式。
【抱抱你 土地家族】
莫拉克風災後,伊誕創作風格有了轉變。他從族語vecik(名詞,指紋樣、刺繡、建築、山脈、水波紋等眼睛看到的紋路),以及venecik(動詞,指書寫、刺繡、雕刻的動作)取得靈感,轉譯古語,創造「紋砌刻畫」藝術形式。
「紋」指自然萬物的線條,「砌」是將紋路反覆疊砌、構出張力;「刻」是Pulima表達意念的技法,最後再「畫」上大自然的色彩。另外,「紋砌刻畫」也等同於步驟:紋路的「紋」,疊砌的「砌」,雕刻的「刻」,還有畫色的「畫」。
小時候vuvu的床邊故事,一個個在畫裡萌芽了。風吹的大地上,長出兩朵大百合(父母)與兩朵小百合(小孩),花蕊長了眼睛,寓意當我用眼睛看萬物,萬物也會以友善的心關照我。
先前世大運開幕,「活力島嶼—生命禮讚」大量運用伊誕畫作,舞者在他繪製的圈圈圖騰上跳舞,「我把這些圈圈解釋為『土地家族』,象徵大地。我們擁有五穀,是因為大地是和諧的,而她也需要我們的尊重,就像你我的家族一樣。」
伊誕的作品近幾年受到肯定與傳播,其美學養成來自從小的觀察,「家庭是教室,部落是學校,傳統領域就是我們的學院。」在許多公開場合,他經常做以下陳述:「原住民藝術,是屬於台灣的重要資產。它原味、純真,跟生態擁抱在一起。透過紋砌刻畫,我和自己對話,也希望台灣人或世界各民族的人看到作品時,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從每天呼吸的氣息中,找到自然與和諧的心境。」
〈森林像教堂〉
透過紋砌刻畫,我和自己對話,也希望台灣人或世界各民族的人看到作品時,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從每天呼吸的氣息中,找到自然與和諧的心境。
〈我的神聖空間〉三聯幅
〈天堂地獄〉,雙聯幅
伊誕的侄兒磊勒丹所創辦之阿笛丹Atitan Art,即日起至2018年2月28日於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舉辦別出心裁的「家族聯展」,展出這個世代傳承pulima的藝術創作。
【展訊】
巴瓦瓦隆家族,傳述著關於民族美學的故事
裝飾的路,需要傳統的韻,更需要當代的藝
展名:pakialalang 裝飾的路~巴瓦瓦隆家族展
日期:2017/12/16~2018/02/28
地點: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八角樓特展館(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