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江詩丹頓的天文年,沙龍布置成一幅夜幕星際,《The Art of Celestial Mechanics》特展擺設6件天文裝置,為品牌與洛桑州立藝術學院高端品設計和手工藝進修碩士班的異業研習,由錶廠、學院共同合作的成果。
【天文鐘錶的復興】
透過複雜機械裝置以度量和呈現天體運行,自古以來便使人著迷。
1327年至1355年,英格蘭聖奧爾本修道院院長Richard Wallingford為僧院修建了一座天文鐘,能顯示恆星、太陽、月亮的位置與潮汐時間,被譽為當時最複雜的機械裝置。隨後建於1352年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三國王大型天文鐘、1364年Giovanni Dondi歷經十五載而造的天象儀時鐘(Astrarium),都在當時被視為奇蹟,連帶為設計者帶來dell’Orologio(鐘錶大師)敬稱。那時鐘錶大師多是星象學家,作品成為各大城邦、教區打造皇家鐘錶和公共時計的典範。
當代天文鐘錶復興始於80年代,70年代「石英革命」導致許多製錶技術流失,直至80年代逐漸重整,縱然電子能取代眾多時間顯示,卻無法顯示陀飛輪、問錶等複雜功能。
1984年,Dominique Loiseau創作裝配飛行陀飛輪的時鐘Rose des Temps,1985年IWC製錶師Kurt Klaus研發出5個世紀不須調校的永恆曆,Ludwig Oechslin於1988年至1992年為雅典錶設計伽利略、哥白尼、克卜勒「天文錶三部曲」;1989年百達翡麗推出耗時9年研發的Calibre 89,32種複雜功能被譽為全世界最複雜的時計 (註2) 。2015年,江詩丹頓在品牌創立260周年之際,由「閣樓工匠部門」(Les Cabinotiers)呈現具57種功能的時計Ref. 57260(下圖),為今年大作Celestia Astronomical天體超卓複雜3600做出諭示。
註 2:《征 服時間,鐘 錶史:從日晷到腕錶製錶工藝的發現、發明、發展》,Dominique Flechon、Fondation de la Haute Horlogerie,2011年,頁123∼137、299∼393。
江詩丹頓閣樓工匠 Celestia Astronomical天體超卓複雜3600,Cal. 3600,手動上鏈,白金錶殼(45mm),日內瓦印記,萬年曆,月相,日夜顯示,月齡,時間等式,日出日落時間,晝長與
夜長,黃道十二宮節點,潮汐,太陽、地球、月亮相對位置,陀飛輪等23個功能,動力儲存3周,透視底蓋,防水30米,獨一無二款式,為可訂製。
【腕上小宇宙】
今年是江詩丹頓的天文年,沙龍布置成一幅夜幕星際,《The Art of Celestial Mechanics》特展擺設6件天文裝置,為品牌與洛桑州立藝術學院高端品設計和手工藝進修碩士班的異業研習,由錶廠、學院共同合作的成果。
「近年江詩丹頓聚焦在『天文鐘錶』原因有三:天文鐘錶是高級製錶的極致追求,向來存在於品牌歷史軸線當中。兩年前,我們發表全世界最複雜時計Ref. 57260,搭載多項天文功能,Ref. 3600的推出,證明前者並非一次性成果,而是具有連續性的研發計畫。第三,我們想讓客戶看見閣樓工匠部門的創意和實力,如何將客戶想法轉製成美麗而獨特的時計。」產品研發部藝術總監Christian Selmoni談起部門傑作,雀躍又得意。
確實,開展當日,Ref. 3600各類影片、新聞已鋪天蓋地襲捲社群網路。說明會當中,報告人員以複雜圖像解釋雙面錶盤個中奧祕,包括由3個獨立齒輪傳動控制的標準時、太陽時、恆星時,三維立體地球、月亮、太陽相對位置、潮汐指示等,全濃縮在厚度8.7mm、搭載6個發條盒、514枚零件的機芯當中。
外界多推測,品牌既在兩年前推出Ref. 57260,將技術平行輸出腕錶理所當然。Selmoni否定此說法,「事實上,兩件作品是分開的計畫,前者8年、後者5年,由兩個製錶團隊同時執行。唯一共同點是設計師是同一人,是位女性。」Selmoni堅持不願透露女設計師名諱 (註3) ,「我們想留住她。基於公司政策和隱私保護,我們不會對外公開資料。瑞士製錶圈競爭激烈⋯⋯只有像我這樣的壞人(笑),才會動歪腦筋挖角。」
待親見實錶,岩灰色面盤上巧妙布置日月星辰指示區塊,湛藍地球有靜月相伴,與金日遙對;錶背為雙層藍寶石面盤組構,上層星盤,紅白兩橢圓形對應黃道與天體赤道軌跡投影,下層顯示恆星時,6點鐘可見陀飛輪運行——這是一只小宇宙,無須望星摘月,錶中已裝載人類自古仰望天際的好奇與念想。
註3:經查證過後,女設計師為Emilie Vuilleumier。
江詩丹頓產品研發部藝術總監Christian Selmoni。
江詩丹頓閣樓工匠 Celestia Astronomical天體超卓複雜3600為雙面錶,此為錶底蓋機芯細部,下方是江詩丹頓標誌性馬爾他字陀飛輪。
江詩丹頓閣樓工匠 Celestia Astronomical天體超卓複雜3600機芯細部。
實錶面盤實為岩灰色,布局簡約清晰。
當代天文鐘錶復興始於80年代,70年代「石英革命」導致許多製錶技術流失,直至80年代逐漸重整,縱然電子能取代眾多時間顯示,卻無法顯示陀飛輪、問錶等複雜功能。
江詩丹頓閣樓工匠 Celestia Astronomical天體超卓複雜3600充滿解說的微電影。
江詩丹頓今年另一大天文錶系為藝術大師系列哥白尼天體球2460 RT腕錶,自17世紀畫家Andreas Cellarius《和諧大宇宙》取材。
江詩丹頓今年另一大天文錶系為藝術大師系列哥白尼天體球2460 RT腕錶,共有3種款式,各用上大明火琺瑯、手工與鐳射雕刻,將17世紀畫家Andreas Cellarius《和諧大宇宙》轉為面盤,向哥白尼1543年大舉改變人類思潮的「日心說」致敬。外圈指針指示時與分,地球繞太陽公轉並自轉。Cal. 2460RT,自動上鏈,白金錶殼(43mm),動力儲存36小時,透視底蓋。
江詩丹頓藝術大師系列哥白尼天體球2460 RT腕錶鐳射雕刻版本。
江詩丹頓藝術大師系列哥白尼天體球2460 RT腕錶手工金質雕刻版。
Patrimony月相逆跳日曆腕錶,Cal. 2460 R31L,自動上鏈,玫瑰金錶殼(42.5mm),日內瓦印記,月相,逆跳日曆,動力儲存40小時,防水30米。
朗格錶今年主打錶款為Tourbograph Perpetual Pour le Mérite,第五款搭載芝麻鏈傳動系統腕錶。
朗格展場以月為題。
【月相盤百變表情】
「如果一個德國品牌,選擇用法文Pour le Mérite命名錶款,代表她是相當特別的字眼。」
朗格產品研發部總監Anthony de Haas相當幽默。Pour le Mérite源於18世紀德意志普魯士「大藍徽十字勳章」,為軍隊最高榮譽,在朗格製錶廠為頂尖技術代稱,凡冠上Pour le Mérite錶款,皆配備由逾600零件組成的芝麻鏈傳動系統。
Pour le Mérite系列第5款作品Tourbograph Perpetual Pour le Mérite融合萬年曆、計時、追針、芝麻鏈、陀飛輪5項複雜裝置,是繼2005年將雙追針計時、陀飛輪與芝麻鏈融合之後,再增加萬年曆的挑戰。為讓機芯不過厚,機芯配置做了調整,解決方式是將部分萬年曆組件融入基礎機芯,再將陀飛輪橋板兩端微凹成弧,使黑色拋光更加費工耗時。
朗格Tourbograph Perpetual Pour le Mérite,Cal. L133.1,手動上鏈,鉑金錶殼(43mm),陀飛輪附芝麻鏈傳動系統,追針計時功能,萬年曆,月相,動力儲存36小時,透視底蓋,限量50只。
Lange 1 Moon Phase像疊色片一樣,在月相盤後疊加日夜顯示盤,快調日期時更為便利。
Lange 1 Moon Phase像疊色片一樣,在月相盤後疊加日夜顯示盤,快調日期時更為便利。Cal. L121.3,手動上鏈,手工雕刻擺輪夾板,鉑金錶殼(38.5mm),動力儲存指示,附日夜顯示之月相,動力儲存72小時,透視底蓋。
1815 Annual Calendar為朗格第二款年曆錶,不同於2010年大日曆顯示Saxonia Annual Calendar自動上鏈款,新作採手上鏈機芯、指針式日期顯示,附手動上鏈器,向1866年Ferdinand Adolph Lange以錶冠上鏈器取代鑰匙上鏈系統的發明致敬。3枚隱藏式按鈕可獨立調校星期、月分、月相,為補足手上鏈機芯停動較長時間,2點鐘位置設有快調按鈕。
朗格自有德意志製造的剛氣,今年倒特為女性設計Little Lange 1 Moon Phase,較男錶減薄1.7mm,白金面盤飾扭索紋,更首度在月相盤採用機刻雕花和金閃閃的月亮,整體設計簡約中帶嬌麗。
為了彰顯女錶之柔,朗格首度在月相盤採用金質月與機刻雕花。
Little Lange 1 Moon Phase,Cal. L121.2,手動上鏈,玫瑰金錶殼(36.8mm),18K金面盤飾扭索紋,時、分顯示,小秒盤,瞬跳大日曆,月相,動力儲存指示,動力儲存72小時,透視底蓋。
芝柏天象儀三軸陀飛輪,Cal. GP09310-0001,手動上鏈,玫瑰金錶殼(48mm),偏心時、分、秒顯示,三軸陀飛輪,微繪地球儀日夜顯示,月相,動力儲存70小時,防水30米。
【1791寰宇世界】
芝柏天象儀三軸陀飛輪十足展現製錶師的宇宙觀,三軸陀飛輪、微型地球儀裝置、月相、箭形金橋、弦琴造型陀飛輪框架、錶背老鷹鐫刻全數現身。
芝柏三軸陀飛輪技術始創於2014年,3個框架配置分別為每分鐘、每30秒、每2分鐘旋轉一圈之轉速,3軸連動,視覺上頗有難辨虛實的催眠感。13mm鋁製地球儀微繪品牌創立年(1791年)寰宇地圖,
扮演日夜顯示角色,得執放大鏡細看才能領會小細節——大西洋上船舶軸艫,洲陸以山巒為色,屋舍草原,沙漠駝鈴,讓當代人觀想1791年的前人如何想像大世界。為妥當包裹三維立體造型腕錶,錶款配置兩片外凸式球體透鏡,再覆上藍寶石水晶玻璃。錶側開扁窗,提供陀飛輪和地球儀運轉空間,引入光線,讓佩戴者細瞧其中奧祕。
微繪技法呈現17世紀望遠鏡初發明的觀月相貌,銀色機刻雕花飾紋面盤,亦甚有巧思地勾勒出地球經線,以玫瑰金數字時標點綴。
13mm鋁製地球儀則微繪品牌創立年(1791)寰宇地圖,扮演日夜顯示角色,得執放大鏡細看,才能領會其富帶裝飾的小細節。
愛彼皇家橡樹萬年曆腕錶今年換新裝,首用全陶瓷錶殼。
Cal. 5134,自動上鏈,陶瓷錶殼(41mm),深灰面盤鐫刻大型格紋,時、分顯示,萬年曆,月相,日期顯示,動力儲存40小時。
典雅雋永的積家錶,今年亦有天文鐘錶之作,源於1958年之Geophysic地球物理天文台系列,推出世界時間陀飛輪腕錶新作,宛如地球儀運行的陀飛輪設計,面盤置藍色水波紋,是從太空角度俯觀地球的世界輿圖。
積家地球物理天文台世界時間陀飛輪腕錶,Cal. 948,自動上鏈,鉑金錶殼(43.5mm),凸面錶盤,陀飛輪帶秒鐘指示,世界時間,24小時日夜顯示,動力儲存48小時,透視底蓋,限量100只。
積家雙翼系列月相日曆腕錶,Cal. 381,手動上鏈,玫瑰金錶殼(42mm),蛋白石面盤,瞬跳秒針帶停秒與歸零功能,日期顯示,南北半球月相與月齡顯示,動力儲存顯示,防水50米。
【高準度月相開發新客群】
在天文錶重下功夫無疑是大展品牌實力,然而為開發更多客群,諸多品牌今年另闢新路,在基礎款附加萬年曆準度月相、日夜顯示功能,或將以往僅在限量款出現的材質應用在基礎錶款上。
積家錶2017年度主題為【Rendez-Vous約會】女錶系列,總裁Daniel Riedo提及,品牌自20世紀初投身女錶,以世界最小機芯101的高級珠寶錶和神秘錶最為著名。2012年上市的約會系列占品牌第二大銷售量,以29mm、34mm日夜顯示款銷售最佳。
今年約會錶系大舉茁壯,增大錶徑外,每款腕錶都蘊藏佩戴者和穹宇之關係。
星空腕錶融合錶廠Métiers Rares™珍稀工藝,琺瑯面盤手繪青金石天象盤;具時間提醒功能的Sonatina新添紫水晶色扭索飾紋面盤。以往僅限高級珠寶錶的月相首度搭載於約會系列,每972年才有一天誤差,大大吸引喜愛浪漫氣息的女性錶迷。
積家約會系列妙音響時腕錶(大),Cal. 735,自動上鏈,白金錶殼(38.2mm),紫水晶色面盤,日夜顯示,響鬧功能及約會時間指示星形指針,動力儲存40小時,防水50米。
積家約會系列女裝日夜顯示腕錶(中),Cal. 898A/1,自動上鏈,黃金錶殼(34mm),鍍銀扭索紋及粒紋面盤,日夜顯示,動力儲存40小時,防水30米。
Baume & Mercier約定系列月相腕錶,石英機芯,不鏽鋼錶殼鑲鑽(34mm),時分顯示,月相,防水50米。
2016年問世的Drive de Cartier以枕形錶殼、扭索飾紋和螺栓形錶冠塑造都會風格,繼雙時區和浮動式陀飛輪後,新作推出日常佩戴型的二針超薄款和月相款,前者比起原作縮減40%,厚度僅7mm,應和近年各大品牌開發更多客群,另闢新路,在基礎日常配戴款式增加高準度的月相功能。
卡地亞Drive de Cartier月相精鋼款式。
Drive de Cartier超薄腕錶,Cal. 430 MC,手動上鏈,白金錶殼,時、分顯示,限量200只。
Drive de Cartier新品月相款搭載Cal. 1904-LU MC自製機芯,月相功能每125年才需校正一次。
卡地亞Drive de Cartier月相,Cal. 1904-LU MC,自動上鏈,玫瑰金錶殼(40x41mm),時、分顯示,月相,透視底蓋。
Drive de Cartier超薄腕錶厚度僅7mm,佩戴起來十分妥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