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讓我上癮的不是自律,而是自律帶給我的狀態。
某個週末,我在家看了一部早年的科幻片──《藥命效應》。電影開頭,主角艾迪是個失意作家,他拖稿成性,精神萎靡。日夜顛倒的作息讓他看上去十分憔悴,審稿編輯對他很失望。他租住的房間雜亂不堪,女朋友也要和他分手。後來,他吃了顆能提高智商、開發大腦潛力、讓人變聰明的益智藥丸,立馬斬斷拖延,變得專注、效率高,學習能力和做事效率也得到了極大提升。他的每個細胞似乎都散發著生機和光芒。他打掃房間,打字寫稿,外出跑步,衣著乾淨,鬥志昂揚,事業節節高升。從受盡白眼的失意者,變成人人刮目相看的開掛者。
看到這裡我很入戲,也很想要這種益智藥丸。但益智藥丸的藥效只能維持一天,艾迪對益智藥丸上了癮。吃了益智藥丸,他全天開掛;若不吃益智藥丸,除了生理不適,他又會變成那個渾渾噩噩的自己,關鍵是他再也接受不了這樣糟糕的自己了。
現實中沒有這麼神奇且高端的益智藥丸,但它有個低成本、更安全、常見、易得、無副作用的替代品,那就是自律。
自律的習慣就像現實版的益智藥丸,一能讓人頭腦清晰、精力旺盛、生活充實、事業有成;二能讓從中嘗到甜頭的人上癮,不自律了反而難受。就像電影裡的艾迪,不是對藥物本身上癮,而是對藥物產生的藥效上癮一樣。現實中,人們未必會對自律這一手段上癮,而更大的機率是對自律之後那種頭腦清晰、精力旺盛、生活充實、事業有成的狀態上癮。
電影《藥命效應》劇照
自律的人更加追求對生活的長久享受,不自律的人只能享樂一時。
我經常寫自律題材的文章,總有不少讀者會在文章下給我留言。我發現,自律的人和不自律的人快樂的狀態、程度大不相同。
有個男生說他在遊戲中等級很高,但現實中考試頻頻不及格,全國大學英文四級考試都沒過,擔心畢業就失業,但他就是管不住自己;有個新手媽媽說,晚上孩子睡著後,她看手機影片會看到凌晨一、兩點,白天無精打采。她知道這樣不好,但就是管不住自己。
留言的字裡行間都是後悔和彆扭。他們一邊享受打遊戲、看影片帶來的快感,一邊卻討厭打遊戲、看影片後的空虛和自卑,「管不住自己」是他們最深層的無力感。
前年我出書時,發起過自律的打卡活動。一個上海的女大學生堅持晚上微博打卡,或做一份模擬試題並把錯題更正,或先看無字幕美劇再看文字講解,或讀了某本書後認真做筆記,或跑步時聞著跑道邊合歡樹的香氣……
我猜她做錯題時會沮喪,沒聽懂英文時會氣餒,摘錄筆記時會手痠,跑步時喉嚨會熱辣難受,但從她的打卡圖文中,我並沒有感受到焦慮或茫然,更沒察覺到一絲後悔或彆扭,我感受到的是:過程苦樂參半,事後餘味回甘,因為自律的習慣讓她獲得了穩固的自信和持久的歡喜。
蔡康永是這樣區分「享樂」和「享受」的:享樂和享受是不一樣的事情,很多人享受的東西並不是快樂。如果你只懂得享樂或只願意享樂,那你的人生會比較辛苦一點,因為人生並不全是快樂的。一個可以享受各種情緒的人,除了能夠享受「快樂」,他還可以享受「克服困難」,享受「失而復得」,他的人生會充滿各種可能。如果讓他放棄這種感覺,逼迫他只能享樂,那他一定會覺得這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由此看來,不自律者上癮的是即時快樂,屬於「享樂」陣營,而自律者上癮的是延遲滿足,屬於「享受」陣營。
我覺得,享受包含享樂,卻遠遠高於享樂。
電影《藥命效應》劇照
你以為自律的人很苦,其實他們樂在其中。
很多人習慣拿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別人的感受。有人以為飲食清淡很苦,彷彿只有重口味才能喚醒味蕾。
我媽以前口味比較重,從前年開始,她清淡飲食,不碰辣椒、花椒,飲食以燉、煮、蒸為主,這給她的身體帶來了明顯的變化。
她以前經常扁桃腺發炎,常年扁桃腺肥大,最初她以為是做為教師每天大聲講話的職業病。但吃得清淡後,喉嚨發炎、頭疼腦熱的頻率銳減,而且她也越來越覺得食物本身的味道比調味料好吃很多。
有人認為跑步很苦,回到家只想躺著不想動。村上春樹從三十三歲到現在,每天跑十公里,多次參加馬拉松。他說:「說起堅持跑步,總有人向我表示欽佩,『你真是意志超人啊』。說老實話,我覺得跑步這東西和意志沒多大關聯。能堅持跑步,恐怕還是因為這項運動合乎我的要求,不需要同伴或對手,也不需要特別的器材和場所。人生本來如此,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麼也長久不了。」
很多人總覺得自律是苦澀的、反天性的,那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局部。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自律有三個階段:前期興奮、中期痛苦和後期享受。
就拿我「堅持了十四年的早上五點起床」來說,至今都有人問「要不要這麼拚,對自己太虐了」。我想說,自律是達到目標的手段,每個人都有自己各階段的自律行為。
我想在本職工作外分出一個寫作的自己,為想做的事早起兩個小時,有靈感時打字都能打出節奏感。我在早上看書,記得特別牢,不想看書就做瑜伽或打坐。我覺得早起很爽。
追溯大一時跟著寢室學霸嘗試早起,隨著能背誦的英文文章越來越多,我感到無比興奮。天氣入冬,天亮得晚,我覺得早起好痛苦,好想窩在被窩裡睡大覺,可看著學霸一日千里地進步著,我就想,為什麼別人行,我就不行,於是繼續咬牙堅持。後來,我漸漸體悟到村上春樹說的「跟意志力沒多大關聯」,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的事。你不會跟別人攀比,不再和自己較勁。現在,我一般早上五點左右就會自然醒,冬天或前一天比較累會醒得稍晚一些。
有段時間我身體有點虛,早上五點左右,老公察覺到我已睡醒後,握著我的手希望我多睡會兒,可我翻來覆去,胡思亂想,起床後頭昏腦脹,反而更不舒服。我意識到我對早起上癮了,別人以為我是自虐,其實我樂在其中。我對早起這件事若不是真心喜歡,不可能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到現在。
村上春樹從三十三歲到現在,每天跑十公里,多次參加馬拉松。
清代學者王國維提出讀書的三種境界,在我看來,自律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為了達成目標,不得不適當地勉強自己。正如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所寫:「為了使靈魂寧靜,一個人每天要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
第二重境界是在堅持中面對誘惑和惰性,用意志力去克服。正如史考特.派克在《心靈地圖》中說:「自律,就是一種自我完善的過程,其中必然經歷放棄的痛苦,其劇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對死亡。但是如同死亡的本質一樣,舊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才會誕生。」
第三重境界是在自律的過程中發現趣味性,在自律的結果中獲得成就感。你會深挖並放大趣味性和成就感,漸漸地對自律上癮到停不下來。
給自己一個對自律上癮的機會吧,自得其樂的同時,說不定還讓人生順便開了掛。
本文節錄自平安文化《當你自律自控,才能又美又爽》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