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不愉快的態度壓迫對方的話……
當我們心生不滿時,不一定會明確地說出口。
應該說,大多數人都是保持沉默。相對的,我們會將內心的不滿形諸態度。
譬如,沉默不語、別開臉、咚地一聲放置物品、用力甩門等……。
這就是用態度來傳達自己心中的不悅,藉以壓迫對方。
然而,這種作法反而會激怒對方。也有人會用歎氣或冰冷的眼神、咋舌等方式來刺傷對方。
不良的會話例
粗體字的部分是不良的重點所在
B同居中的女性「對不起,我跟C子去喝了兩杯,回來晚了一點。」
A同居中的男性「……」(不發一語,把臉別開,不理會)
B「還有啊,C子她超有趣的。」
A(提高電視機的音量)
B「幹嘛?你生氣了?人家只是偶爾這樣嘛。有時候也想跟朋友去喝杯小酒嘛。」
A(故意將吃完的便利商店的便當容器留在桌子上,還把抽過的菸捻熄在上頭)
B「因為我沒有做晚飯,所以你生氣了哦?自己做不就好了!」
A(倏地站起身來,離開房間時,用力甩上門)
B(被關門聲嚇了一跳)「真差勁!以後絕對不再做飯給你吃了!」
因為說不出口,所以就用態度表達
當我們露出不悅的態度,有時候會激怒對方,對方會覺得「有話要說,就清楚說出來嘛!」。
聽起來很理所當然,有時事情並非如我們想像的簡單。
如果說得出口,就不會用態度來表達了。
舉例來說,「因為太過驚訝,連口都不想開了」或「反正說了你也不會懂」、「不想說出不滿的理由何在」、「自己也說不出來到底哪裡不順眼」、「不能抱怨,但心裡不悅」、「嘴巴說不過人家」、「希望對方自己發現,而不是我這邊說了才懂」等等……。
隨便一舉,就有這麼多的例子。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用態度來表達內心的不滿。
但是,還是要建議「最好不要用態度來表達不滿的情緒」。
感覺不滿時的四種應對模式
用態度來表達不滿,稱之為【間接性的攻擊反應】。
不是透過言辭明確說出來,而是以態度間接來表達。這種作法也變成了對對方的一種攻擊。
舉例來說,下班後在公司的衣帽間更衣時,同事突然跑來請託你「幫我加班」。
此時,如果你一邊說「是哦」,給對方一個不明確的答覆,還露出不悅的表情,看也不看對方,仍然快速地更衣,那就是一種【間接性的攻擊反應】。你的用意是想透過態度讓對方知道「這個人不想接受我的請託」,進而主動放棄。
除了這種應對方式之外,另外還大致可區分為三種對應模式。
明明不想,卻犧牲自己,接受對方的請託。這種方式稱為【非主張性的反應】。
生氣回答:「開什麼玩笑!我也有我的事啊,別這麼任性!」這叫【攻擊性的反應】。
告訴對方:「今天不方便」,明確地拒絕,但不忘詢問對方「怎麼了?」,幫忙找其他人幫忙,協助考量對方的需求,這叫【主張性的反應】。
你認為最不好的模式是哪一種?
「不好」的定義是指對人際關係有不良的影響。
應該有很多人會認為是【攻擊性的反應】吧?
事實並不然。【非主張性的反應】才是最糟的模式。在前面「拒絕請託」的部分也提到過,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結果會阻礙了人際關係的發展。
那麼,第二糟的模式應該是【攻擊性的反應】吧?
也不盡然。其實第二糟的模式是【間接性的攻擊反應】。
比起在態度上表達不滿,當面吵一架反而好得多。
溝通才是人際關係的重點
也許有很多人難以理解,為什麼將內心的不悅表現於態度,會比明確說出不滿更容易導致人際關係的惡化。
照理說,只在態度上表現不滿應該比面對面爭執,譬如大罵「少胡說八道!」要來得緩和,比較不會得罪他人才對。
忍住想說的話,只透過態度來發洩,應該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程度。
可是,【攻擊性的反應】和【間接性的攻擊反應】兩者之間有著決定性的差異。
關鍵在於是否明確達到了溝通的目的。
雙方起爭執,把想說的話說出來,也算是一種溝通方式。彼此都可以藉此了解對方的想法。
在人際關係上,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只用態度表達不滿,有很大的可能是拒絕溝通的意思。對方也被迫必須從你的態度來推測你內心的想法。而且不見得能夠正確地解讀出來。
比激烈的口角,莫名的芥蒂更難修復關係,原因就出在是否達到了溝通。
雖然有難度,卻是最好的方法
那麼,是不是不用態度表現不滿,只要大吵一架就好呢?話說如此,還是有更好的方法。
那就是【主張性的反應】。
避免攻擊,明確地進行溝通。把自己的想法確實傳達給對方,同時耐心聆聽對方的說法,相互溝通。
這是最能增進人際關係的方法。和第二糟的對應模式【以態度來表達不滿】相比,結果截然不同。
實行起來雖然有點難,還是請儘量採用【主張性的反應】。
優質的會話例
畫線的部分是優質的重點所在
()內則是說明優質的理由
B同居中的女性「對不起,我跟C子去喝了兩杯,回來時晚了一點。」
A同居中的男性「妳也通知我一聲,我會擔心耶。」
(不以默不作聲代表憤怒,而是確實地發牢騷。明確傳達自己生氣的理由)
B 「可是,現場氣氛很high 啊,C子她超有趣的。」
A 「我的晚餐可是用便利商店的便當隨便打發的耶!」(容器已經丟掉了)
(沒有刻意丟著容器不處理,完全透過交談來表達不滿)
B「幹嘛?你生氣了?自己做不就好了!」
A 「不是說好這個星期妳負責做晚飯的嗎?」
(即使對方耍任性,也要盡可能冷靜地指出對方的問題點所在)
B 「話是這麼說沒錯。只是偶爾一次有什麼關係?人家有時候也會想喝杯小酒嘛!」
A 「這個我懂。可是,總得跟我講一聲嘛。我還以為妳會回來。」
(用力甩門,或用聲音或動作來威嚇對方並不是好事。用言辭來傳達意思,讓對方了解其本身的問題點所在和自己的心情,同時也要懂得體諒對方的心情)
B 「抱歉抱歉!從明天開始,我會做好該做的事。今天就原諒我一次吧。」
本文節錄自高寶書版《心理專家的說話技巧:拯救玻璃心!教你不毒舌、不傷人,好好說出真心話》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