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威登【旅遊指南】系列首增台北,與阿姆斯特丹、里斯本、舊金山同聚29座城市大家族。
封底。
路易威登【City Guides旅遊指南】系列自去年起推出行動裝置App,讓遊人可將指南下載於行動裝置。
形塑英國18世紀至19世紀初「如畫美」那些尋找風景美學的「觀光客兼畫家」,出一趟遠門,全套工具包括:巨大三角畫架、調色盤、水壺、顏料刀、行囊、一本指南,巨大速寫本斜掛在背上,用繩帶緊緊綁縛,他在風雨中狼狽持傘,黑馬駝得氣喘吁吁,每一步都走得好艱難——以上出自英國諷刺畫家托馬斯˙羅蘭森〈在威爾斯旅行的藝術家〉。那時觀光客艱苦得令人同情,他們荷重千里,只為尋找一處風景。想想21世紀的旅人,除了行李和雨具,舉凡指南、畫具、速寫本、調色盤全被縮入一個個App和手機裡了。
林明弘受邀擔任〈Taipei City Guide〉名人導遊,行文書寫台北城日常。
名人帶路逛遊台北
萬事達卡2016「全球最佳旅遊城市」調查報告中,台北在132個城市評選裡位居第15,路易威登【旅遊指南】系列首增台北,與阿姆斯特丹、里斯本、舊金山同聚29座城市大家族,可視為國際精品龍頭的「另類認證」。
【旅遊指南】結合資訊、散文書寫及攝影,每個城市都特邀一位當地名人帶路,分享個人生活經驗,如一本易讀易懂的城市學小書。因應數位時代潮流,〈Taipei City Guide〉也能從行動裝置App下載,單手遊城。
〈Taipei City Guide〉「名人帶路」邀請以「阿嬤的花布」創作名響國際的當代藝術家林明弘分享台北經。他幼時在忠孝東路4段街廓裡長大,後隨父母移居美國,1993年回台,在伊通公園吧台煮過咖啡、調酒侍飲,2002年起旅居巴黎、布魯塞爾、上海與台北從事藝術創作,直至今年,考量給雙胞胎兒女易於接觸大自然的環境,舉家從上海搬回台灣。
「這麼多年來,每次回台北像是在度假。」對他而言,台北最美之處在於日常。「忠孝東路4段『欣葉台式料理』是每回親戚來一定會去吃的。小時候,我就住在附近愛群大廈裡,現在每到餐廳,依然喜歡選坐窗邊,看繁忙的車啊、人啊在窗外不停移動。」
他帶著孩子到台北魚市場看魚看蟹,年節時與家人赴龍山寺參拜,想念巴黎時,四維路的Purebread Bakery販售全台北最可口的可頌與長棍,安和路的Uncle Jack’s二手家具店是20世紀中現代設計集錦,鄰近師大的立方計劃空間則是數位藝術新場域,每當夜深夢迴,隱藏往日紅燈區林森北路中,一家威士忌酒吧則盡是熟男香氣。
「一個適合各種世代年齡的好地方」,林明弘為台北城寫下註腳,「我最喜歡的是台北的規模,它不是個在從遠處看起來很美的城市,因為其擁有的不是天際線的風景,卻因此予人一種更為親切,更容易讓人貼近的感覺。」
這個城市還需要多一點好奇心
自90年代末期開始,國藝會、台北當代藝術館、華山創意園區、台北光點逐個成立,藝術空間日多,藝術家生產作品之外,策展人也參與形構展覽與論述。然而林明弘作為藝術創作者,說出對台北的煩憂。
「這20年來看到最大的改變,是對『文創』產生了大問號。有時感覺文創把藝術娛樂化了,是否會對藝術造成傷害?我們希望藝術可以『大眾化』,但不要完全失去文化的營養。」
相較於國外,他認為台灣仍把藝術束之高閣,在旅居過的城市裡,每逢畫廊或展覽開幕,總擠滿了學生和年輕人,「在他們眼裡,藝術是與流行音樂、時尚密切相關的。」因而看展覽就像聽音樂、看秀一樣,是一件「很潮」的事情。「藝術在台灣,依然還存在距離感。是少了好奇心吧?」林明弘說。
台北城可親可愛,鄰山近水,〈Taipei City Guide〉將「藝術與文化」做壓軸,洋洋灑灑39頁列出藝廊、美術館、建築藝文空間等好地方,頁數僅略少於占第一大比重的「A Sense of Style」時尚與新興設計章節——是時候拿起這本桃紅色台北,到巷隅裡探勘一番,這城市還待許多顆好奇心,用步履豐富它的紋理。
路易威登【旅遊指南】系列29座城市、29本旅遊指南大家族。
2017新版路易威登指南系列增列台北城,日前在台北101旗艦店盛大上市。
路易威登指南系列也可從線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