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味覺的亞洲拼圖之旅
走進台北米其林一星餐廳 T+T,是一場橫跨台灣與東南亞的味覺旅程。這次受邀參與 T+T 最新春夏菜單試菜,從菜色設計到用餐體驗,無不感受到團隊對「熟悉中創新」的執著與細膩。主廚擅長拆解亞洲料理元素,結合台灣的醬香、慢燉與東南亞的香料、酸辣特色,勾勒出一幅當代亞洲風味地圖。
前菜|鯖魚・番茄・泡菜
靈感來自沙丁魚罐頭,這道前菜把鯖魚用菊醋和辛香料醃過後炭烤,魚皮焦香、魚肉柔嫩,帶出一抹草本和海味。搭配自製泡菜湯做成的果凍,融合台灣鹽膚木番茄的酸甜,煙燻與發酵香交錯,像是記憶中熟成罐頭的味道,但多了一點鮮活與細膩。
伊比利豬・梅・貝涅餅
是對叉燒包的創新演繹。主廚以西式貝涅餅取代傳統麵皮,炸到金黃酥脆,外皮輕盈不厚重。一口咬下,內餡是醃過焦糖醬油的伊比利豬,鹹甜交織、肉汁飽滿,底層抹上一抹濟州梅醬,微酸果香剛好平衡油脂的濃郁,結尾清爽俐落,有記憶點也不膩口。
白蝦・腐皮・參峇
魔鬼蛋遇上新加坡叻沙,蛋黃混合叻沙美乃滋,椰漿的甘醇與香料的微辣層層堆疊,入口先柔後勁。蛋白滑順,承載著濃厚醬體,頂部放上 Q 彈白蝦與椰粉,鮮味與椰香交融。炸腐皮增添酥脆口感,也呼應叻沙湯裡的豆香元素。熱帶香氣與西式經典在此交會,一口之間豐富又驚喜。
湯品|雞翅・瑤柱・黃柚
雞翅包入瑤柱干貝泥,炭烤至酥香多汁,搭配柚子清湯與剝皮辣椒,海味、果香與微辣交錯,尾韻清爽鮮明。
T+T-玫瑰鴨 松露 車輪餅
T+T 的經典之一,也是老客人每次都指名的招牌點心。這款車輪餅以香料油封鴨腿為核心,鴨肉軟嫩入味,切丁後拌入特製松露醬,濃郁中帶有鴨脂的厚度與松露的幽香。外層餅皮酥中帶脆,咬下去輕盈不厚重,卻能完美包裹住鴨肉的鹹香與松露的深沉氣息。一口一個,鹹香馥郁、層次分明,吃過就很難忘。
和牛・丁香魚・豆豉
這道主餐把高級食材與熟悉風味做了巧妙結合。選用油花細緻的日本和牛,入口即化,搭配台灣餐桌上最經典的豆豉小魚——鹹香濃厚、越嚼越香。豆豉的發酵深度與小魚的鮮味,剛好襯托出和牛的甘甜與油脂層次。整體濃郁卻不膩口,熟悉中帶新意,是一口吃下會讓人想起家常又多了一點奢華的味覺記憶。
紅咖哩・薄荷・越光米
這道以紅咖哩為主角的主食,是東南亞香料的濃烈演出。咖哩醬辛香厚實,帶著香茅和薑的草本清新,椰漿的溫潤將辛辣柔和,讓味道更有層次。越光米用雞油炒香,米粒飽滿滑順、帶點焦香,吃起來油潤中透著米香。新鮮馬加魚裹上米菓酥炸,一口咬下外酥內嫩,還藏著一抹醬油的深香,據說 T+T每季菜單都保留一道「飯」作為收尾,回應亞洲人對飽足感與米食文化的執著。這樣的安排不僅溫暖,更讓人放鬆,是 T+T 將高級料理生活化的象徵。
口感較濃郁的甜點咖啡・紅玉・淡奶
靈感來自馬來西亞傳統飲品 Kopi Cham,這道甜點彷彿在講述一段殖民時期與文化交織的味覺故事。底層是紅玉紅茶達克瓦茲,蓬鬆柔軟、帶點堅果香,搭配濃醇咖啡甘納許與紅茶焦糖醬,甜中帶苦。頂層鋪上焦糖巧克力片與紅茶餅乾,酥脆與滑順在舌尖交織,最後一勺佐以淡奶冰淇淋,奶香溫潤、包覆整體風味。每一口都是記憶點,既有歷史,也有溫度,是屬於南洋的濃郁尾聲。
飯後甜點像是夏天花園裡的一場微風。新鮮蓮霧片脆口多汁,清甜中帶著水潤的果香,包圍著中心那抹玫瑰檸檬果凍——淡淡花香中透出檸檬的酸爽與蓮霧丁的脆感,一口下去多層次又細緻。搭配玫瑰檸檬鑽石冰一起吃,冰涼酸甜、口感清透,讓整體風味更顯鮮活立體。
T+T 不只是米其林一星的技術展演場,更是亞洲料理文化的當代表達所。主廚與團隊每年實地走訪東南亞各地,從街頭小吃到市場香料中取材,並鼓勵年輕廚師共創,讓菜單保持靈活與活力。餐廳氣氛親切不拘,讓高端料理跳脫距離感,適合好友小聚、家庭聚餐,甚至慶祝節日。
T+T 亞洲風味菜單 • 售價:NT$2,680 起/每套(另加10%服務費)
• 地點: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65巷11號 • 建議:至少提前兩週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