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我是不是不適合做這一行?資深生涯諮詢師:我們以為的天經地義,不過是被一種人生劇本催眠了而已
情感 | May 31 , 2023  00:00

我是不是不適合做這一行?資深生涯諮詢師:我們以為的天經地義,不過是被一種人生劇本催眠了而已

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諮詢者,帶著各自的職涯危機與困惑,前來求助:「離職單在抽屜擺了好久,卻始終遲疑……」「我都快三十歲了,如果什麼都沾一點,最後什麼都不精,怎麼辦?」「這份工作好是好,不過,我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夠好。」「我是不是不適合做這一行?」「像我這年紀,假如離職了,還有什麼選擇嗎?」「現在的年輕人成長好快,我快被逼到沒有退路了……」這些,不只是他們難解的疑問,也是你我揮之不去的迷惘。
文/趙昂(資深生涯諮詢師,及生涯諮詢師培訓、督導)  圖/LINE TV  來源/寶瓶文化

#身為職場新人,你只是剛剛起步,需要一個階段去提升能力,適應新階段,調整好新角色。

 

故事的主角名叫艾莉,一個二十五歲女孩,工作了兩年,換過三份工作。助理跟我說案例的時候,感慨道:「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定不下來啊,這麼頻繁跳槽,竟然說自己是認真的。」

「說說看,什麼情況?」我好奇地問道。

「英語系的,畢業之後做了半年的中學老師,就辭職去教英語補習班,倒也算是學以致用。後來,補教業不是都轉型了嗎?無奈之下,又回去做學校老師了,但沒到半年時間,她又去做房地產仲介。您說這是在忙什麼呢?」

「認不認真是態度問題,從跳槽次數可是看不出來啊。」我笑著和助理說:「她來諮詢的訴求是什麼呢?」

「找到符合自身優勢的新工作。」

「哦,找到優勢。」我想,這又是一個希望透過「優勢」來突圍的人。

 

諮詢時間到了,諮詢室門口來了一個怯生生的女孩。

「趙昂老師。」她站在門口,像是守著一條邊界線。

「你好,是艾莉吧?快請進。」我起身請她進來。

坐下以後,我主動提問:「我看了你的諮詢資料表,是希望透過諮詢,找到符合自身優勢的工作嗎?」

「嗯,是的。」然後,沒話了。

「還有別的期待嗎?」

「我就是希望找到自己的優勢。」

「能不能具體說一說?」我繼續引導她,希望聽到更多資訊。

「老師,您也看過我的簡歷了。像我這樣換了好幾份工作的人,是不是就不容易求職呢?我還能有什麼優勢嗎?」

「別著急。能不能先說說你換工作的原因?我看你之前的幾份工作還都是英語教學,怎麼最後這一份工作,轉換到了房地產仲介呢?」我想先找到一個切入口。

「我就是想跳出原來的圈子。」聽她說「原來的圈子」,我以為是補教圈子。等了一下,她又說:「在我們那個小城市,感受不到工作的快樂,整天感覺很壓抑,大大小小的繁瑣事,想有一些創新也做不到。所以,我就又回到北京了。工作不好找,有朋友介紹了這個工作,說是先做再說。其實,還有一份工作是保險代理人,我沒去,想著反正隨時都可以做,就先等等看。」

「哦。你之前有在北京工作的經歷是吧?」這個在資料表裡沒有寫清楚。

「是的,英語補習班的工作,就是在北京的。」艾莉停了一下,說:「我還是喜歡大城市。」

「那兩段在學校做教師的工作,是怎麼回事呢?」

「都是家人安排的。他們就是希望我回到老家去,說是『女孩子要有穩定一點的工作』。可是,穩定倒是穩定了,一點意思都沒有,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艾莉顯然有些不滿。

「英語系畢業做英語老師,和做房地產仲介相比,倒更像是學以致用呢。」我慢慢梳理她的選擇邏輯。

「家人也這麼說。可是,老師,你不知道,我並不喜歡幾十年千篇一律的生活,那和一個機器人也沒什麼區別。原本在補習班教英語,還總要想著有所創新,不管主動被動,都要多學習一些東西。」艾莉一下子把自己換工作的原因都說了出來,顯然她和家人是做了一番抗爭的。

 

我在紀錄紙上記下:成長、自由,這是她追求的職業狀態。

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初入職場,有著旺盛的精力、滿滿的熱情,急於找到合適的平臺展示自己,希望能夠獨立。然而,他們又總會面對這樣的現實:因為缺乏職場的歷練,沒有足夠的經驗,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於是就會受到各種挫折和打擊。

 

「那你重新回到北京,看起來似乎實現了願望。你又如何看待目前的工作呢?」來做諮詢,肯定是有所期待,我希望能幫她把期待呈現得清晰些。

「這份工作只是臨時過渡,我已經覺得它不適合我了。」

「嗯?具體說一說。」

「我需要一份工作生存下來,但又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像這樣每天到處跑、蒐集資訊、做業務,似乎並不適合我啊。之前做過補教業,現在這一行整體轉型了,我可以做些什麼呢?」艾莉顯然做過一番研究,繼續說道:「我有些朋友做自媒體,有些做銷售人員,有些回到體制內,還有些考公務員去了。」

「我就是特別迷惘啊,好像什麼都能做,又好像什麼都不在行,都需要從頭學起。」她解釋說:「我倒不是怕從頭開始,只是不能再浪費時間了,我都快三十了。如果這個做兩年、那個做兩年,最後什麼都不精,怎麼辦呢?」看來,她的時間緊迫感很強烈。

「為什麼會覺得目前的工作不適合你呢?」

對於職場新人來說,一方面急於建立一種獨立的存在感,迫切需要一個展現自我價值的位置;另一方面卻是對於職場缺乏瞭解,對於可以交換的價值,心裡沒個底。兩邊夾擊,就會既迷惘,又焦慮。此時,摸清楚他們已有的經驗,就特別重要。

 

艾莉接著說出了自己之前的經歷。原來,在不長的幾段職場經歷中,都會出現一些人際關係的摩擦,不是因為「說話太直」得罪主管,就是因為「不善表達」和同事有了誤會。後來,她就給自己做總結,「我還是做專業人士比較好,這樣就能少和別人打交道,一切都靠專業來說話。」

可是,「專業人士」哪有那麼好做的。什麼職業可以很專業呢?銷售性質的工作好像不算,她首先想到的是學歷──要不要再繼續讀研究所,提高學歷?

這是職場新人容易走入的一個誤區。之所以會在人際關係上出現危機,那是因為,從一個學生到一個職場人,面對這樣一種重要的生涯角色轉變,他們還沒有做好處理複雜人際關係的準備。之前只是同學、老師、父母、朋友的簡單關係,進入職場了,即便在一個相對封閉和單一的工作崗位,也要和不同年齡、不同身分、不同地位的人打交道。角色不同了,關係複雜了,基本的待人處事就夠一個職場新人學一陣子的。何況,有不少人從小被父母過度保護,缺乏對於人際關係的認識,於是一進職場,就受到劈頭蓋臉的打擊。

逃避,是很多職場新人的選擇。為此,才會出現一些「社恐」、「宅男」、「宅女」,其實他們也不是真的願意宅起來,而是沒有在人際往來中得到滋養,就退回到自己的小空間。一旦影響到職業選擇,有些人就會以為,「自己是不是內向,不適合與人打交道呢?我要不要選擇專業性強的工作呢?」

 

 

聽完艾莉的描述,我大概清楚了,在她面前展開一張白紙,把剛才聽到的內容重新做一番梳理。

「艾莉,你看,你想要更多的成長,更大的自由空間,想要更多的成就感。這是你選擇來北京找工作的原因。與此同時,你覺得自己的選項有限,又受制於一些能力的不足,比如與人交往的能力。於是,你就感覺自己陷入困境,希望可以盡快突圍。而此時,你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借助於『優勢』。」

我一邊在白紙上寫寫畫畫,一邊觀察艾莉的表情。她點著頭,眉頭緊鎖,說:「趙老師,確實就是這樣的情況。那我該如何『突圍』呢?」

「先說說造成這種困境的原因吧。」我直截了當地告訴她,「從某種程度上講,你的困境就是你自己幻想出來的。」

聽了這話,艾莉一臉驚愕。

我繼續說道:「對於一個職場新人來說,職業能力不足,這是現狀,也很正常,需要花時間、做事情,能力才能累積起來。人際交往能力不強,也很正常,因為你正處於一個生涯角色轉換的階段,還沒有適應多角色的狀態。你找不到太多讓自己滿意的選項,也很正常,一方面由於你的視野太窄,見過的職業比較少;更重要的是,即便我現在告訴你一些職業選項,因為從未接觸過,你心裡也沒底。

「你正處於一個職場新人的探索期,需要快速成長。這麼說吧,你想要追求成就感,於是想到了要成長,這是對的。但你想要找到優勢,甚至幻想著藉由優勢來獲得成就感,可能就走錯了路。因為多數優勢都是需要在做出一項項成績的基礎上,才能顯現出來的,而不是像算命一樣算出來一種優勢,預言自己憑藉這個一定能成功。這是導致你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艾莉似乎聽懂了,又似乎更迷惘了。她像是洩氣的皮球,喃喃地說:「難道,我就沒有優勢了嗎?」

看得出來,滿懷希望要追求的東西,似乎一下子消失了,肯定會有失落感。但她不知道的是,她已經擁有的東西更寶貴。

「你的優勢太明顯了,明顯到你都習以為常,從不關注。」聽我這麼說,艾莉又一次驚愕了。「是的,你看:你年輕,有追求積極向上的動力,願意自我改變──這就是你最大的優勢啊。」

艾莉更迷惑了,眼睛似乎在說:「這算什麼優勢啊?」

我笑了笑,耐心地繼續說:「有三種認知,是你作為職場新人需要先建立起來的。」我展開剛才為艾莉做的紀錄,一邊圈,一邊講──

 

.第一,你要知道:優勢不是憑空產生的,是基於過去的經驗累積;準確地說,是基於過去的成績累積出來的。

這一步,誰都繞不過去。你得先放下對於「憑空挖出來一項優勢」的執著,然後在具體的工作中做出成績,才能從當中找出優勢,也才能讓你的客戶或者老闆相信你。

 

.第二,你要知道:你永遠不會選擇一份超出你視野範圍的職業。

不要期待一位「高人」指點你說某個職業肯定適合你。即便一份職業真的有發展前景,即便你或許真的能做好,那最好的起點,也是從「現在」開始去瞭解,將來再選擇。

所以,最穩當的選擇是從你能接觸到的、有瞭解的、能做得來的職業中,選擇合適的先開始。

 

.第三,你要知道:作為職場新人,你所處的正是生涯發展中最艱難,也是最具成長價值的一個階段。

說是最艱難,是因為你缺能力、缺視野、缺資料庫、缺人脈。但與此同時,這正是你可以扎根下來做累積的階段。十年後,你所能取得的成就,一定和現在的累積密切相關。

 

我知道,這三點講起來還是抽象,聽上去有點像心靈雞湯。於是又補充道:「我們說一些具體策略吧,這也是留給你的作業。」

艾莉用力點了點頭。

 

.首先,你要去找人做訪談──去找那些你能接觸到的,在某一個領域做得非常好的職場人,進行深入訪談。

這裡面有一個重要標準,就是什麼是「做得好」。一定不只是自己說好,而是有成果,別人都能看得到。和他們進行訪談,你一定會開拓視野,深入瞭解一門職業。

記得問他們三個問題:1.做出了現在的成績,你認為最關鍵的原因是什麼?2.這個職業帶給你最大的價值是什麼?3.你認為這個職業的缺點(需要提醒的地方)是什麼?

我相信,訪談超過二十個人後,你一定有驚喜。

 

.其次,你要每天記錄「成就日記」。

每晚必須打開筆記本,回顧一天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記下來,分成三部分進行梳理:1.這件事的發生過程,為何使你有成就感?2.展現出你的價值的原因?3.必須每天記,即便當天你發現並沒有什麼使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也要打開筆記本,想一想:第二天準備如何創造成就感?

持續做這件事,就是在持續累積你的優勢。

 

.最後一件事,三個月更新一次簡歷。

一定要很用心地更新。更新簡歷不一定就代表著你準備找新工作,而是透過定期更新簡歷去發現:自己已經累積了什麼價值,自己還有些什麼不足,該朝哪個方向努力。

 

聽完這三件事,我看到艾莉的眼睛放光了。我叮囑她:「一定要記得,這三份作業做一段時間後,再來找我。」

對一個職場新人而言,進入職場的前三年都是一段適應期,像是處於斷奶期的孩子離開媽媽的懷抱,添加了不熟悉的副食品,內心充滿焦慮,步履蹣跚。他們想要一個答案,可以讓自己堅定地努力。

諮詢師要做的,不是給一個答案,而是幫他們一起找到可以堅定的力量。在斷奶期,斷奶不是目的,「更好地成長」才是目的。

 

一個月之後,艾莉欣喜地發來訊息:趙老師,沒想到,我訪談過的一個人邀請我去他們公司上班,是一家網路公司,去做產品經理。這是我想都沒想過的啊!

我回覆她:別急著決定,這是在訪談過程中多少會出現的情況。繼續做作業,三個月之後再下決定。

 

半年過去了,艾莉再次出現在我的諮詢室的時候,像是變了一個人,衣著時尚得體,滿面榮光。她是來和我報告好消息的:她已經成功入職一家線上教育平臺,做產品研發。

 

【轉角看見】

進入一個新領域,轉入一個新階段,我們都會有一段適應期。因為環境不熟悉,因為工作沒做過,我們會感到不知所措,會感到失落,會感到挫敗。此時,不要想著逃開,也不要期待奇蹟出現,而是要告訴自己:「我只是剛剛起步,我需要一個階段去提升能力,適應新階段,調整好新角色。」

提升信心、提升能力,是增加內在資源。獲取資訊、豐富人脈,是增加外部資源。資源累積足夠了,自然就擺脫了困境。與此同時,不要忘記──

.擺脫困境不是目的,要問問自己:

1.這個階段獲得的成長是什麼?

2.我可以累積些什麼成就,為下一個階段做準備?

 

 

本書節錄自寶瓶文化《每一次職涯瓶頸都是轉機:資深生涯諮詢師帶你跳脫外在困局,清除自我苛責,重寫人生劇本》一書

 

 

 

延伸閱讀

職場上看似溫暖的「辛苦了」,為何讓人火大?《小王子》教會我們的事「只有用心看才看得清楚,重要的東西是眼睛看不見的」 公司老闆腦功能異常,你該如何應對?專家提供實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