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那失意歌手的處境,留連於酒吧,嗜愛貪杯,浪漫又裝瀟灑,胸中一大袋心事都在歌裡、樂音中,或醉時大吐特吐,或茫時呢喃不絕。我周邊的音樂知己,哪一個在年輕落魄不是如此。「黎明還很遠/酒瓶坐在一旁/香菸盒與溫啤酒/鞠躬盡瘁」,也像自己,想來十分幼稚、輕狂頹廢,浪費青春!
其實並沒有白費,這並不能和老實上班讀書、結婚生子的規矩人生比較,藝術生命就是和踏實過日子不同,並不是說踏實過日子不好。聽《枕頭上的海浪聲》久了,便明白是一種獨特的生命情調,不尋常,不苟同,吃很多苦,受很多折磨,寫很多歌揉掉,練琴練到手指流血長繭,還是有人嫌不夠好,只能把淚吞下,繼續熬,繼續蹲,繼續練。書中女主角Jade的藝術之路也一樣。能和老琴師到河邊釣魚算享受的了,是沉潛,是傳承,想想Kimbo胡德夫和毛恩足釣魚、聊是非、哼小調、唱老搖滾,管他夢想有多遠。
書裡與專輯中的音樂史,是我熟悉的。Tom Waits、AC/DC還有70搖滾,Doobie Brothers創團主唱就叫Tom,當然不能沒有Pink Floyd、Queen等等經典,只是這張專輯樂風跨度沒那麼大,從民謠、爵士、Rock & Roll到藍調搖滾,以毛恩足的嗓音特色和樂手編制恰好,比較金屬或饒舌或原住民創作,等第二輯吧!
可以體會音樂史與生命史契合的企圖,曲曲折折終走上發達之路,也是我蠻了解的唱片工業,雖然小說用的背景是紐約,但我輕易以想像力替換成台灣的跨國公司,夜總會想成台中酒店之類的,這也是我之所以愛音樂、文學的理由,自由穿越無所顧忌。好作品就是讓靈魂翻出了樊籬。
喜歡《枕頭上的海浪聲》,也因為讓人傾聽著無數紅與未紅、小咖大咖不咖的音樂人、藝術家的心路歷程,各有共相、異相,然生命滋味都同樣耐人尋味。是詩歌、是戲劇、是生活實境再現,聯想到電影《La La Land》有異曲同工之妙,那春夏秋冬的輪迴,不就是海浪嗎?
我這次寫得很不制式,不像一般樂評,因為偶爾必須跳過過度理性與評判式地對待音樂與文學,直觀地感受到作品本身。門田英司與張文光老師精彩的吉他與鼓樂呈現,也是一種浪,一種雲,翱翔於美麗山海,如同很喜歡再三反覆聽著〈聚離〉,是真懂得放下與戀戀不捨的人才明白的,那小提琴與鋼琴的尾奏真教我依依。
〈妳的手〉不見得當成一首戀歌,但要的話可以是目前我最愛聽的年度情歌。編曲美極了,因為單純而淨雅,是戀人的夢,是故鄉的守望,是孩子安心的酣睡。毛恩足詩韻般的磁性朗誦非常迷人。
〈風花雪月〉更是,我對副歌「雪呀雪兒呀」、「月呀月兒呀」特別有感,那是遺憾的呼喚,很動人。《枕頭上的海浪聲》是讓我冬夜落下熱淚的歌吟,希望那吉他的殘響美透一整個夢境。
《枕頭上的海浪聲》專輯試聽網址:
streetvoice.com/Andrew_Mao0923
歌聲憶體
流行歌謠不只是歌聲商品、偶像附屬產物,也是時代刻痕、歷史的記憶。不論新舊在我們哼唱、聆聽與消費之間,所帶來的歡愉、感懷、滿足,都是身心交流的經驗,匯集而出的是一個時代的脈動,資深樂評人翁嘉銘盼透過這些音樂文字,和大家一起體察,古今歌謠在生命記憶裡所浮現的美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