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艋舺舊城故事(上)
旅遊 | Sep 20 , 2018  00:00

艋舺舊城故事(上)

古往今來,舉凡許多重要城市的發展,大抵離不開河流。位於淡水河、新店溪與大漢溪交會處的萬華區,可說是台北城發展的起點,從其舊名「艋舺」便可窺見往昔作為水運中心的歷史軌跡,此地發展也更早於位在下游處的大稻埕。若說大稻埕是由殷實商賈們所建立的華美街區,那麼曾經作為貿易口岸的艋舺,則更多了幾分屬於市井常民的生猛鮮活氣息。
文/蔣德誼 攝影/高政全

 

隨著商業活動的發展,來自不同地域的移民分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信仰中心,其中又以位於中萬華,奉祀觀世音菩薩的龍山寺最具規模。當時宮廟不只是祈求神明祐庇的精神寄託,舉凡鄉里間議事、調解糾紛等也都於此進行,人們生活所需的各行各業,也自然以此為中心逐漸向外擴張。

 

青草種類繁多,目前店裡約收有兩百多款。

 

濟世安生青草巷

就在龍山寺後方,有一條被稱為「青草巷」的狹窄巷道,兩旁皆是販售青草藥材的「青草店」,大多也會順道賣上自家熬煮的青草茶。關於青草巷的由來眾說紛紜,除了是早年醫藥不發達時,沒錢請醫生看病的窮苦人,就以草藥治病,也有一說是後來許多尋芳客、性工作者有病痛卻礙難求診時的去處。當地青草店「老濟安」第三代王柏諺則說,青草巷的由來和早年龍山寺曾有「藥籤」可供信眾求取有關,「可以想成醫院開出處方箋,就來店裡抓藥的概念。」

 

店內供應可現場沖泡體驗的青草茶飲,還可藉此向老闆請教關於青草的小常識。

 

王柏諺說青草店的專業,不只在於對青草藥性以及該如何調配的了解,經驗老到的店家,甚至能練就一看客人就可猜出六七分對症下藥的功夫,「當然我們不能取代現代醫療,青草店所提供的主要還是日常生活上的輕度調養,像是夏天消暑解熱、火氣大或是熬夜疲勞等等。」王柏諺強調。

有感於年輕一代對於青草越來越感到陌生,「以前店面就是暗暗的貨架上疊一堆草藥,門口擺一架小攤車賣青草茶,那不是年輕人會想走進去的地方。」去年王柏諺將店面重新整理出舒適的座位區,並推出5至6款可在店內飲用或是帶回家便於自行沖泡的青草茶包,更曾與酒吧合作,推出加入青草的特殊調酒,店內也販售可作為藥浴、薰香用的藥草包。

 

老濟安Healing Herbar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西昌街84號
電話:(02)2314-1878
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HealingHerbar

 


 

老餅店經過重新裝潢,擺脫昔日的陳舊感。

 

代代傳香老餅店

在信仰與生活密不可分的時代裡,無論是逢年過節祭拜家中祖先,或是年中各大祭儀行事,都得準備供品敬拜一番,也讓龍山寺周邊有著為數不少的糕餅舖子。成立於1945年的「二和珍」餅店,在本地是頗具名氣的老字號,店裡包括蛋黃酥、綠豆椪和漢餅一類糕餅點心都是招牌。同樣是第三代經營的黃梓城回憶過去的熱鬧景況:「在還沒有捷運的時候,這裡有萬華火車站,也是巴士轉運的大站,不只是拜拜的香客,街上滿滿都是人潮。」

 

原本即將吹熄燈號的老字號餅店「二和珍」,在第三代黃梓城手中起死回生。

 

然而由於城市重心的轉移,這裡也如許多老區一般,隨即面臨工作人口外移、產業衰退的問題。「有段比較辛苦的時候,長輩也曾經討論是不是乾脆就收掉,店面租給人家就好。」原本從事科技業的黃梓城,終究捨不得阿公傳下來的老餅店消失,毅然決然接下棒子。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幾十年的老舊店面全面翻新,「一開始阿公每天都來店裡看,可能怕我把店給胡亂拆光吧。我剛接下來的時候,他都會在樓上看店裡的監視器。」

 

店內招牌之一的咖哩魯肉綠豆椪(8入/NT440),有著獨特咖哩和五香香氣。後方為小尺寸的綠豆椪和白豆沙餅。

 

也因為從小在萬華長大,黃梓城得以了解並掌握本地客人的消費習性,「萬華一帶之所以餅店多,除了龍山寺的地緣關係,也因為一定程度保留著傳統節日或是親友聚會時相互饋贈的習慣。」在堅持每日手工製餅的傳統之餘,為了更符合現代消費者需求,他保留送禮體面的大尺寸,另外開發便於食用、控制分量的迷你版本,「對我而言,做餅除了是保存台灣傳統飲食文化,也是家族重要的情感和記憶。」

 

二和珍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308號
電話:(02)2306-1234
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DobleHarmony

 


 

 

真材實料圓仔粿

就在緊鄰二和珍的三水街,行至面對艋舺公園的街口,有別於以麵粉、奶油和油酥等為主要材料的烘焙點心,比二和珍長兩歲的「三六粿店」,則是專做以糯米為主材料的傳統米食類糕點,店頭擺滿琳瑯滿目的商品包括紅龜粿、發糕、壽桃和芋粿巧等等,另一邊則是販售冬夏皆宜的冷熱圓仔甜湯。

個頭細瘦,說話卻像連珠砲般快速的第三代經營者楊郁虹說,三六粿店最早從阿媽那輩開始經營,「當年三水街這段還是西三水市場,阿媽就是在市場裡賣菜,為了補貼家用,就自己在家做粿拿去市場賣,後來才慢慢做到有店面。」目前客人有七八成都是本地人,逢年過節也都會販售時令應節商品,端午賣粽子、過年賣年糕、尾牙賣刈包,七夕時還會賣拜七娘媽的麻油雞,「因為很多客人是要買去拜拜的關係,有些粿也會特別做素的。」

 

夏涼冬暖的招牌甜湯,可一次吃到湯圓、蜜芋頭、蓮子等豐富配料,NT65。

 

楊郁虹說也因為老主顧多,要有所改變其實不大容易,「我們的甜湯有比以前降低一點甜度,因為現在人真的沒有吃那麼甜,但有些長輩一喝就說:怎麼變那麼淡?我們只有盡量去溝通。但像是用料選料、作工這些不能省的,我們就會堅持傳統的方法,到現在都還是以做給自家人吃的心情在經營。」

 

有著吉祥寓意的發糕和紅龜粿都是店內的熱賣商品。

 

三六粿店(圓仔店)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三水街92號
電話:(02)2306-3765

 

 

 

 

延伸閱讀

喚起萬華冰菓飲食記憶 新富町文化市場徵件獲選展 封面專訪/給全世界的情歌 羅大佑